.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特性:简述一下就是,Redis如何从客户端一次发送多个命令,服务端到客户端如何一次性响应多个命令。

Redis使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和请求/响应协议的TCP服务器,这就意味着一个请求要有以下步骤才能完成: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然后通常以阻塞的方式等待服务器相应。2、服务器处理查询命令,并将相应发送回客户端。这样便会通过网络连接,如果是本地回环接口那么就能特别迅速的响应,但是如果走外网,甚至外网再做一系列的层层转发,那就显的格外蛋疼。无论网络延时是多少,那么都将占用整体响应的时间。这样一来如果一次发送1个命令,网络延时为100ms,我们不得不做。那么如果1次发1000个命令,那么网络延时100*1000ms就很难容忍啦。

针对与上面的问题,Redis在2.6版本以后就都提供啦管道(Pipeline)功能。他可以使客户端在没有读取旧的响应时,处理新的请求。这样便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多个命令,而不必等待答复,直到最后一个步骤中读取答复。这被称为管线(PipeLine),并且是几十年来广泛使用的技术。例如,许多POP3协议实现已经支持此功能,大大加快了从服务器下载新电子邮件的过程。

那么事务这个词汇,经常遇到,就不多唧唧啦,目标要一致就好,便是一组操作怎么做成原子性操作,使他去不了终点,回到原点。

简述wireshark抓包工具

为啦让大家对管线有更形象的感观,这一节我们先说说Wireshark抓包工具,他会让你看到客户端到服务器通过tcp协议发送的redis命令的过程与详细。

wireshark能够扑捉到系统发送和接受的每一个报文,我们这里只做一些过滤的简述。下图就是他的样子,你打开后可以可以摸索下他的用法。

.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简述几个过滤规则:

1、ip过滤:目标ip过滤:ip.dst==172.18.8.11,源ip地址过滤:ip.src==192.168.1.12;

2、端口过滤:tcp.port==80,这条规则是把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为80的都过滤出来。使用tcp.dstport==80只过滤目的端口为80的,tcp.srcport==80只过滤源端口为80的包;

3、协议过滤:直接在fiter框中输入协议名称即可,如:http,tcp,udp,...

4、http模式过滤:过滤get包,http.request.method=="GET",过滤post包,http.request.method=="POST";

5、如果使用多条件过滤,则需要加连接符号,and。比如 ip.src==192.168.1.12 and http.request.method=="POST" and tcp.srcport==80

StackExchange.Redis实现Redis管线(Pipeline)

上两张图片管线便一目了然啦。

客户端对redis服务器进行多次请求的话,一般普通模式是这样子的

.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客户端对redis服务器进行多次请求的话,管道模式是这样子的

.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一般模式我们上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GetNoPipelining() { for (var i = 0; i < 3; i++) { var key = "name:" + i; db.StringAppend(key, "张龙豪"); } }

.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查看tcp请求报文的data

.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这样你自己做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圈起来的3个tcp请求的key分别为name:0,name:1,name:2这样子。

那么我们使用管道模式

public static void GetPipelining() { var batch = db.CreateBatch(); for (int i = 0; i < 3; i++) { var key = "mename:" + i; batch.StringAppendAsync(key, "张龙豪"); } batch.Execute(); }

再来看下请求

.NET客户端实现Redis中的管道(PipeLine)与事物(

这样很明显就能看出来是1个请求发送出来啦多个命令。那么我们不用createBatch()也是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的。

var a = db.StringAppendAsync("zlh:1", "zhanglonghao1"); var b = db.StringAppendAsync("zlh:2", "zhanglonghao2"); var c = db.StringAppendAsync("zlh:3", "zhanglonghao3"); var aa = db.Wait(a); var bb = db.Wait(a); var cc = db.Wait(a);

在接下来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性能比较。代码如下: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opwatch watch = new Stopwatch(); Stopwatch watch1 = new Stopwatch(); watch.Start(); GetNoPipelining(); Console.WriteLine("一般循环耗时:" + watch.ElapsedMilliseconds); watch.Stop(); watch1.Start(); GetPipelining(); Console.WriteLine("Pipelining插入耗时:" + watch1.ElapsedMilliseconds); watch1.Stop(); Console.ReadLine(); } public static void GetNoPipelining() { for (var i = 0; i < 5000; i++) { var key = "name:" + i; db.StringAppend(key, "张龙豪"); } } public static void GetPipelining() { var batch = db.CreateBatch(); for (int i = 0; i < 5000; i++) { var key = "mename:" + i; batch.StringAppendAsync(key, "张龙豪"); } batch.Execute(); }

结果如下:

到此我还要说一下StackExchange.Redis的三种命令模式,其中使用2和3的模式发送命令,会默认被封装在管道中,不信的话,你可以做个小demo测试下:

1、sync:同步模式,会直接阻塞调用者,但不会阻塞其他线程。

2、async:异步模式,使用task模型封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dpx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