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w字 + 36 张图爆肝操作系统面试题,太牛逼了! (9)

物理地址就是内存中真正的地址,它就相当于是你家的门牌号,你家就肯定有这个门牌号,具有唯一性。不管哪种地址,最终都会映射为物理地址

在实模式下,段基址 + 段内偏移经过地址加法器的处理,经过地址总线传输,最终也会转换为物理地址。

但是在保护模式下,段基址 + 段内偏移被称为线性地址,不过此时的段基址不能称为真正的地址,而是会被称作为一个选择子的东西,选择子就是个索引,相当于数组的下标,通过这个索引能够在 GDT 中找到相应的段描述符,段描述符记录了段的起始、段的大小等信息,这样便得到了基地址。如果此时没有开启内存分页功能,那么这个线性地址可以直接当做物理地址来使用,直接访问内存。如果开启了分页功能,那么这个线性地址又多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虚拟地址。

不论在实模式还是保护模式下,段内偏移地址都叫做有效地址。有效抵制也是逻辑地址。

线性地址可以看作是虚拟地址,虚拟地址不是真正的物理地址,但是虚拟地址会最终被映射为物理地址。下面是虚拟地址 -> 物理地址的映射。

2.5w字 + 36 张图爆肝操作系统面试题,太牛逼了!

空闲内存管理的方式

操作系统在动态分配内存时(malloc,new),需要对空间内存进行管理。一般采用了两种方式:位图和空闲链表。

使用位图进行管理

使用位图方法时,内存可能被划分为小到几个字或大到几千字节的分配单元。每个分配单元对应于位图中的一位,0 表示空闲, 1 表示占用(或者相反)。一块内存区域和其对应的位图如下

2.5w字 + 36 张图爆肝操作系统面试题,太牛逼了!

图 a 表示一段有 5 个进程和 3 个空闲区的内存,刻度为内存分配单元,阴影区表示空闲(在位图中用 0 表示);图 b 表示对应的位图;图 c 表示用链表表示同样的信息

分配单元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分配单位越小,位图越大。然而,即使只有 4 字节的分配单元,32 位的内存也仅仅只需要位图中的 1 位。32n 位的内存需要 n 位的位图,所以1 个位图只占用了 1/32 的内存。如果选择更大的内存单元,位图应该要更小。如果进程的大小不是分配单元的整数倍,那么在最后一个分配单元中会有大量的内存被浪费。

位图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固定大小的内存中跟踪内存的使用情况,因为位图的大小取决于内存和分配单元的大小。这种方法有一个问题,当决定为把具有 k 个分配单元的进程放入内存时,内容管理器(memory manager) 必须搜索位图,在位图中找出能够运行 k 个连续 0 位的串。在位图中找出制定长度的连续 0 串是一个很耗时的操作,这是位图的缺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杂乱无章的数组中,找出具有一大长串空闲的数组单元)

使用空闲链表

另一种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方法是,维护一个记录已分配内存段和空闲内存段的链表,段会包含进程或者是两个进程的空闲区域。可用上面的图 c 来表示内存的使用情况。链表中的每一项都可以代表一个 空闲区(H) 或者是进程(P)的起始标志,长度和下一个链表项的位置。

在这个例子中,段链表(segment list)是按照地址排序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当进程终止或被交换时,更新列表很简单。一个终止进程通常有两个邻居(除了内存的顶部和底部外)。相邻的可能是进程也可能是空闲区,它们有四种组合方式。

2.5w字 + 36 张图爆肝操作系统面试题,太牛逼了!

当按照地址顺序在链表中存放进程和空闲区时,有几种算法可以为创建的进程(或者从磁盘中换入的进程)分配内存。

首次适配算法:在链表中进行搜索,直到找到最初的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将其分配。除非进程大小和空间区大小恰好相同,否则会将空闲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进程使用,一部分成为新的空闲区。该方法是速度很快的算法,因为索引链表结点的个数较少。

下次适配算法:工作方式与首次适配算法相同,但每次找到新的空闲区位置后都记录当前位置,下次寻找空闲区从上次结束的地方开始搜索,而不是与首次适配放一样从头开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fg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