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部署ElasticSearch集群 (2)

参数说明:

cluster.name:用于唯一标识一个集群,不同的集群,其 cluster.name 不同,集群名字相同的所有节点自动组成一个集群。如果不配置改属性,默认值是:elasticsearch。 node.name:节点名,默认随机指定一个name列表中名字。集群中node名字不能重复 index.number_of_shards: 默认的配置是把索引分为5个分片 index.number_of_replicas:设置每个index的默认的冗余备份的分片数,默认是1 network.bind_host: 设置可以访问的ip,可以是ipv4或ipv6的,默认为0.0.0.0,这里全部设置通过 network.publish_host:设置其它结点和该结点交互的ip地址,如果不设置它会自动判断,值必须是个真实的ip地址 http.port:设置对外服务的http端口,默认为9200 transport.tcp.port: 设置节点之间交互的tcp端口,默认是9300 http.cors.enabled: 是否允许跨域REST请求 http.cors.allow-origin: 允许 REST 请求来自何处 node.master: true 配置该结点有资格被选举为主结点(候选主结点),用于处理请求和管理集群。如果结点没有资格成为主结点,那么该结点永远不可能成为主结点;如果结点有资格成为主结点,只有在被其他候选主结点认可和被选举为主结点之后,才真正成为主结点。 node.data: true 配置该结点是数据结点,用于保存数据,执行数据相关的操作(CRUD,Aggregation); discovery.zen.minimum_master_nodes: //自动发现master节点的最小数,如果这个集群中配置进来的master节点少于这个数目,es的日志会一直报master节点数目不足。(默认为1)为了避免脑裂,个数请遵从该公式 => (totalnumber of master-eligible nodes / 2 + 1)。 * 脑裂是指在主备切换时,由于切换不彻底或其他原因,导致客户端和Slave误以为出现两个active master,最终使得整个集群处于混乱状态* discovery.zen.ping.unicast.hosts: 集群个节点IP地址,也可以使用es-node等名称,需要各节点能够解析

附录:

1.查看容器内存

docker stats $(docker ps --format={{.Names}})

2.查看容器日志

docker logs 容器名/容器ID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yd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