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干货!为了让你彻底弄懂MySQL事务日志,我通宵肝出了这份图解! (4)

了解完MySQL的基本架构,大体上能够对MySQL的执行流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接下来我将在讲述MySQL事务之前,先为大家介绍以下日志系统,以方便之后更好的理解事务的特性和实现。

MySQL日志系统是数据库的重要组件,用于记录数据库的更新和修改。若数据库发生故障,可通过不同日志记录恢复数据库的原来数据。因此实际上日志系统直接决定着MySQL运行的鲁棒性和稳健性。

MySQL的日志有很多种,如二进制日志(binlog)、错误日志、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等,此外InnoDB存储引擎还提供了两种日志:redo log(重做日志)和undo log(回滚日志)。这里将重点针对InnoDB引擎,对重做日志、回滚日志和二进制日志这三种进行分析。

重做日志(redo log)

重做日志(redo log)是InnoDB引擎层的日志,用来记录事务操作引起数据的变化,记录的是数据页的物理修改。

重做日记的作用其实很好理解,我打个比方。数据库中数据的修改就好比你写的论文,万一哪天论文丢了怎么呢?以防这种不幸的发生,我们可以在写论文的时候,每一次修改都拿个小本本记录一下,记录什么时间对某一页进行了怎么样的修改。这就是重做日志。

InnoDB引擎对数据的更新,是先将更新记录写入redo log日志,然后会在系统空闲的时候或者是按照设定的更新策略再将日志中的内容更新到磁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预写式技术(Write Ahead logging)。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IO操作的频率,提升数据刷新的效率。

脏数据刷盘

值得注意的是,redo log日志的大小是固定的,为了能够持续不断的对更新记录进行写入,在redo log日志中设置了两个标志位置,checkpoint和write_pos,分别表示记录擦除的位置和记录写入的位置。redo log日志的数据写入示意图可见下图。

当write_pos标志到了日志结尾时,会从结尾跳至日志头部进行重新循环写入。所以redo log的逻辑结构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可看作一个圆周运动。write_pos与checkpoint中间的空间可用于写入新数据,写入和擦除都是往后推移,循环往复的。

超干货!为了让你彻底弄懂MySQL事务日志,我通宵肝出了这份图解!

当write_pos追上checkpoint时,表示redo log日志已经写满。这时不能继续执行新的数据库更新语句,需要停下来先删除一些记录,执行checkpoint规则腾出可写空间。

checkpoint规则:checkpoint触发后,将buffer中脏数据页和脏日志页都刷到磁盘。

脏数据:指内存中未刷到磁盘的数据。

redo log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缓冲池buffer pool,这是在内存中分配的一个区域,包含了磁盘中部分数据页的映射,作为访问数据库的缓冲。

当请求读取数据时,会先判断是否在缓冲池命中,如果未命中才会在磁盘上进行检索后放入缓冲池;

当请求写入数据时,会先写入缓冲池,缓冲池中修改的数据会定期刷新到磁盘中。这一过程也被称之为刷脏

因此,当数据修改时,除了修改buffer pool中的数据,还会在redo log中记录这次操作;当事务提交时,会根据redo log的记录对数据进行刷盘。如果MySQL宕机,重启时可以读取redo log中的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恢复,从而保证了事务的持久性,使得数据库获得crash-safe能力。

脏日志刷盘

除了上面提到的对于脏数据的刷盘,实际上redo log日志在记录时,为了保证日志文件的持久化,也需要经历将日志记录从内存写入到磁盘的过程。redo log日志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存在易失性内存中的缓存日志redo log buff,二是保存在磁盘上的redo log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

为了确保每次记录都能够写入到磁盘中的日志中,每次将redo log buffer中的日志写入redo log file的过程中都会调用一次操作系统的fsync操作。

fsync函数:包含在UNIX系统头文件#include <unistd.h>中,用于同步内存中所有已修改的文件数据到储存设备。

在写入的过程中,还需要经过操作系统内核空间的os buffer。redo log日志的写入过程可见下图。

redo log日志刷盘流程

二进制日志(binlog)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ssx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