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db.cache
在Linux系统上通常在/var/named或者/etc下已经提供了一个 named.ca,该文件文件中包含了 Internet的顶层域名服务器,最好从 Internic下载最新的版本。
5、改动注意事项
|-page-|
(1)增加或删除域中主机时需要同时修改正向域名转换数据文件dns.hosts中的A记录和反向DNS数据文件dns.rev中的PTR记录。
(2)IP网段增加一个时(10.230. 27.0),在/etc/named.boot增加:
primary 27.230.10.IN-ADDR.ARPA dns.rev1
而反向DNS数据文件则增加一个定义10.230.27.0网段的文件dns.rev1,其格式与ndns.rev类似。
(3)DNS服务器只能从服务于企业内部网/etc/named.boot中的cache行去除。
(4)建立后备DNS服务器dns1.linuxidc.com,IP地址为 10.230.26.10。
在主服务器上修改dns.hosts,加入dns1.linuxidc.com的有关记录,并增加一个NS记录,使主服务器上的 named.hosts成为下列内容:
@ IN NS dns1.linuxidc.com.
dns1 A 10.230.26.10
dns2 CNAME dns1.linuxidc.com.
然后对主服务器上的各个反向 DNS 数据文件做类似的修改,增加有关后备服务器的NS记录,然后重新起动named。
后备DNS服务器的配置:创建的配置文件只有named.boot和 db.cache,格式与主服务器相似。named.boot 内容为:
directory /var/named
secondary linuxidc.com 10.230.26.5 dns.hosts
secondary 0.0.127.IN-ADDR.ARPA 10.230.26.5 dns.local
secondary 26.230.10.IN-ADDR.ARPA 10.230.26.5 dns.rev
cache . db.cache
而后备DNS服务器的db.cache 通常由系统管理员从主服务器上拷贝过来即可。
配置文件完成后可以进行启动和测试named,利用Linux命令ndc,用 ndc启动named。使用nslookup进行正向 DNS 解析与反向 DNS解析检查:
#nslookup dns.linuxidc.com
#nslookup 10.230.26.5
MX邮件地址记录检查:
#nslookup
>set q=mx
mail.linuxidc.com
CNAME别名记录检查:
# nalookup
>sett q=cname
ftp.linuxidc.com,nslookup
以上各项测试均应能反映出相应正确的IP地址或域名。
如果一切测试正常的话,那么DNS的配置就基本完成了,但如果您要在Linux服务器上添加新服务时,最好再进行一次如上过程的检查以确保DNS服务通畅。
在Linux中配置DNS服务器的基础知识(3)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