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中闭包的写法和作用详解

闭包是有权访问另一个函数作用域的变量的函数。
简单的说,Javascript允许使用内部函数---即函数定义和函数表达式位于另一个函数的函数体内。而且,这些内部函数可以访问它们所在的外部函数中声明的所有局部变量、参数和声明的其他内部函数。当其中一个这样的内部函数在包含它们的外部函数之外被调用时,就会形成闭包。

2、变量的作用域

要理解闭包,首先要理解变量的作用域。
变量的作用域无非就是两种: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Javascript语言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函数内部可以直接读取全局变量。

其中内部函数中可以访问外部函数的变量,是因为内部函数的作用域链中包含了外部函数的作用域;

也可以理解为:内部函数的作用范围辐射到了外部函数的作用范围;

var n=999; function f1(){  alert(n); } f1(); // 999

另一方面,在函数外部自然无法读取函数内的局部变量。

function f1(){  var n=999; } alert(n); // error

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函数内部声明变量的时候,一定要使用var命令。如果不用的话,你实际上声明了一个全局变量!

function f1(){   n=999; } f1(); alert(n); // 999

3、闭包的几种写法和用法

3.1、给函数添加一些属性

function Circle(r) { this.r = r; } Circle.PI = 3.14159; Circle.prototype.area = function() { return Circle.PI * this.r * this.r; } var c = new Circle(1.0); alert(c.area()); //3.14159

3.2、是声明一个变量,将一个函数当作值赋给变量

var Circle = function() { var obj = new Object(); obj.PI = 3.14159; obj.area = function( r ) { return this.PI * r * r; } return obj; } var c = new Circle(); alert( c.area( 1.0 ) ); //3.14159

3.3、这种方法使用较多,也最为方便。var obj = {}就是声明一个空的对象

var Circle={ "PI":3.14159, "area":function(r){ return this.PI * r * r; } }; alert( Circle.area(1.0) );//3.14159

4、闭包的主要作用

闭包可以用在许多地方。它的最大用处有两个: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可以读取函数内部的变量,另一个就是让这些变量的值始终保持在内存中。

4.1、如何从外部读取局部变量?

出于种种原因,我们有时候需要得到函数内的局部变量。但是,前面已经说过了,正常情况下,这是办不到的,只有通过变通方法才能实现。

那就是在函数的内部,再定义一个函数。

function f1(){   var n=999;   function f2(){     alert(n); // 999   } }

在上面的代码中,函数f2就被包括在函数f1内部,这时f1内部的所有局部变量,对f2都是可见的。但是反过来就不行,f2内部的局部变量,对f1就是不可见的。这就是Javascript语言特有的"链式作用域"结构(chain scope),子对象会一级一级地向上寻找所有父对象的变量。所以,父对象的所有变量,对子对象都是可见的,反之则不成立。

既然f2可以读取f1中的局部变量,那么只要把f2作为返回值,我们不就可以在f1外部读取它的内部变量了吗!

function f1(){   var n=999;   function f2(){     alert(n);   }   return f2; } var result=f1(); result(); // 999

4.2、如何将变量的值始终保存在内存当中?

function f1(){   var n=999;   nAdd=function(){n+=1}   function f2(){     alert(n);   }   return f2; } var result=f1(); result(); // 999 nAdd(); result(); // 1000

在这段代码中,result实际上就是闭包f2函数。它一共运行了两次,第一次的值是999,第二次的值是1000。这证明了,函数f1中的局部变量n一直保存在内存中,并没有在f1调用后被自动清除。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f1是f2的父函数,而f2被赋给了一个全局变量,这导致f2始终在内存中,而f2的存在依赖于f1,因此f1也始终在内存中,不会在调用结束后,被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回收。

这段代码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nAdd=function(){n+=1}"这一行,首先在nAdd前面没有使用var关键字,因此nAdd是一个全局变量,而不是局部变量。其次,nAdd的值是一个匿名函数(anonymous function),而这个匿名函数本身也是一个闭包,所以nAdd相当于是一个setter,可以在函数外部对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进行操作。

5、闭包与this对象

在闭包中使用this对象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匿名函数的执行具有全局性,因此其this对象通常指向window.代码如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zsg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