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重编译对很多Linux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认为,很多Linux用户对内核通常有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普通用户是不能调整内核的。其实,就实际情况而言,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内核重编译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复杂性的,同时也是易失败的配置工作。下面我把我的经历与大家分享,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如果大家留意那些比较权威的Linux参考工具书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原版书籍都把内核重编译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章节进行介绍。本文将要向读者介绍的并不是如何去一步步的对Linux内核进行重编译,而是收集整理了几个在Linux内核重编译中最常见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如果您在编译内核过程中遇到了类似的故障,那么本文将会对您有所帮助。
Linux内核重编译常见故障介绍
在介绍Linux内核重编译常见故障前,假设我们已经按照参考工具书上的步骤对Linux内核进行了相应的配置。
Linux内核重编译通常包括了许多步骤。如果“幸运”的话,Linux内核重编译是可以一次性编译成功的。如果在编译完成后,启动计算机或者内核的时候系统有错误信息的提示,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5个:1.内核不能启动;2.异常I/O错误;3.内核反映缓慢;4.内核不能正确编译;5.系统重复启动。
故障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内核不能启动
当我们重新创建Linux内核时,主要是选择用户需要或不需要在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及服务。从2.0版内核开始,Linux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特征到内核中并提供了折中方案:组件可以动态的、随时的调入和调出内核。例如我们在修改/etc/lilo.conf之后都要重新启动系统,如果你的内核不能启动,并且在屏幕上看到了下面的信息:
Warning: unable to open an initial console Kernel panic:
no init found. Try passing init= option to kernel
这个错误最大的可能就是我们没有正确的给/etc/lilo.conf 中的“root=”提供参数。例如,在一个Linux系统中有root=dev/hdc5这样的配置方式,那么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root=/dev/hdc5,不要小看只是多了一个 “/”,这是给root提供的重要参数。没有“/”则Linux内核无法确认root到底该从哪里启动。很多朋友往往忽略了这个小细节而造成内核引导失败。下面给出/etc/lilo.conf的一个正确的配置清单,仅供参考。
/etc/lilo.conf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