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車”治理在市民中引起了一些爭議。李女士說:“‘三車’有著機動車的速度,卻沒有按照機動車進行管理,隱患很大,確實應該規范。”但也有市民表示,“三車”治理導致許多家長接送孩子不便、對商販運送貨物影響太大,以前不少從事“三車”營運的人也因此失業。家住南三條的王師傅,十幾年來一直用三輪車幫人拉貨,“我靠著一輛三輪車養活了一個家,如今我們這些靠三輪車謀生的車夫們該怎麼辦?”在這裡經營一家門市的孫女士說,“以前送貨用自家的電動三輪車成本可以不計,現在隻能租小面包車了,成本高了不少。”市民馬先生認為:“‘三車’的確需要規范整頓,但應該努力出台政策讓‘三車’遵守交規,文明參與交通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一禁了之。”
整治幫扶完善交通,長春疏堵結合
“黑摩的”淡出城市,還需時間
記者 孟海鷹 祝大偉
“黑摩的”就像“牛皮癬”一樣頑固、難治。“交警隻能對上路行駛‘黑摩的’查驗証照,証件不全的暫扣車輛,對非法營運根本沒有打擊力度。”長春市寬城區交警大隊副隊長欒慶文常年和“黑摩的”斗法,依然有很多無奈。“很多沒有固定職業的人也願意靠‘黑摩的’掙錢,最多一天能掙1500元。”
機動三輪車基本上是殘疾人用來代步的,如今卻成了“公共”交通工具。長春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總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在暗訪調查中發現,真正參與非法營運的殘疾人不超過30%。去年9月開始,長春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總指揮部開始對“黑摩的”集中整治。“指揮部是個臨時機構,沒有執法權,但是能調度並督促交警、交通、殘聯等十幾個相關部門共同履行職責。”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世忠介紹說。
《長春市機動三輪車管理辦法》於1月20日起實施。“這是國內關於機動三輪車非法營運管理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規章,這也將為建立長效機制奠定基礎。”王世忠說。《辦法》對三輪車治理主體做出了明確規定,也明確了機動三輪車從事營運活動“由市道路運輸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個月時間,長春就依法暫扣了2000多台非法營運的“黑摩的”。“不少人不理解、不配合,鬧事的也有,那我們就依法處理,法律震懾效果還不錯。”王世忠說,但是治理“黑摩的”一味地堵恐怕不行,必須與“疏”結合。
長春市推出街道社區“一對一包保”,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以此解決取締運營后的殘疾人生計問題。曾經在長春站用殘疾人代步車非法營運多年的董興奎現在是長春南關區一家殘疾人康復中心的器械養護員。“非法營運會傷害別人,我們也不想干,可為了生存沒辦法。雖然現在比開‘黑摩的’收入少了,但是工作穩定體面,感覺還不錯。”董興奎說,“街道和社區對我們進行排查,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我的好多同行都就業了。”董興奎正琢磨著先學點手藝,以后自主創業,“市裡有政策,對我們取締運營后,沒有收入來源的殘疾人,創業時能按照實際情況給予一次性物資或設備扶持。”
目前,長春市還在人流集散區域逐步優化公交系統。長春火車站周邊就出現了短途的擺渡公交,方便換乘的同時擠壓非法運營的空間。眼下,長春市面上已經沒有明目張膽、大張旗鼓運營的“黑摩的”了。
“目前,有了相關法律、部門協同管理的機制也越發成熟,幫扶機制逐漸到位,‘黑摩的’也將漸漸淡出城市生活。”王世忠說。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05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