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2)

(2)beta测试:由最终的用户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测试使用。(对于一些没有固定用户群体的公共类软件(办公软件、游戏、输入法),一般会发行公测版(beta版),让用户免费使用,发行bug后进行信息反馈。

软件测试模型

1、概念:测试模型体现的是开发和测试的对于关系

2、V模型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优点:

1)明确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

2)清楚地描述了测试阶段与开发过程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3)V模型的测试策略既包括了底层测试(代码级的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需求级的测试)

缺点:

1)把测试过程作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容易让人理解为测试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

2)没有明确说明早期的测试,不符合越早测试和不断测试的原则

深入理解:

在编码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的需求文档、开发文档进行测试—越早测试;

根据相关文档,在测试执行之前编写各个阶段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等文档—测试过程是有计划性的。

注意:

如果做单元测试,需要有详细设计文档;

如果做集成测试,需要有概要设计文档;

如果做系统测试,需要有需求文档;

W模型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优点:

符合今早测试和不断测试的原则;

符合实际工作中的测试活动

软件测试的划分

 一、测试技术划分:

黑盒测试(即功能测试)--必须的

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其缺陷

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程序是否按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白盒测试(逻辑结构测试/结构测试)--代码、可选的

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路径都是正确的,重点看代码的逻辑、算法、结构是否正确,要求必须懂得代码,需要编写白盒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灰盒测试

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内部表现,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识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

在白盒测试时,白盒应用较多;

在集成测试时,灰盒应用较多;

在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时一般不会使用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二、按是否需要运行代码划分

静态测试:对界面、文档、代码(代码的规范性,检查变量的命名,注释的频率,编程的规范性)。

不需写测试用例,只需要有代码审查单

一般经常把白盒测试和静态测试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静态白盒测试”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动态测试: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笔记

三、按软件特性分类

功能测试(手工或者自动化工具)

根据产品特征、操作描述和用户方案,测试一个产品的特性和可操作行为以确定它们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性能测试(分布式软件:B/S C/S)

评价一个产品和组件与性能需求是否符合的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数据库容量测试等。

必须工具:loadrunner

随机测试

称为猴子测试,是指测试中所有的输入数据都是随机产生的,其目的是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随意向系统输入操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gyy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