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龍江“十八連豐”看糧食安全“壓艙石”分(2)

綏化市綏棱縣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去年種了7000余畝玉米,今年輪作改種大豆,每畝補貼150元。合作社負責人劉峰說,輪作讓病虫害減少,黑土地“歇口氣”,提高土壤肥力。

近年來,針對黑土地退化,黑龍江省不斷加大保護力度。開展耕地輪作試點,是黑土地保護的有效措施,可以解決連作造成的土壤養分偏耗,實現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黑龍江省探索形成以秸稈翻埋還田和覆蓋免耕等模式為主的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這些模式可以基本適應全省所有耕地。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護站了解到,黑龍江省通過在海倫、樺川等4個縣(市)示范秸稈翻埋還田黑土層培育模式,6年平均玉米增產約10.2%,大豆增產約12.3%,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3.2克�千克,黑土層保護深度在30厘米至35厘米,達到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要求。

以秸稈碎混還田和增施有機肥為核心的培育模式,採用秸稈和有機肥混合翻混、鬆耙碎混核心技術,通過玉米大豆輪作,配套免耕覆蓋等,達到了肥沃耕層的效果。專家介紹,這種模式適合黑龍江省第四、五積溫帶約4000萬畝耕地。6年的示范結果顯示,大豆增產11.3%以上,玉米增產10.5%以上,有機質提高2.4克�千克,肥沃耕層達到了30厘米以上。

四免一鬆—保護性耕作模式,針對鬆嫩平原西部風沙、干旱、鹽鹼等問題,採用秸稈覆蓋免耕配合深鬆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適合齊齊哈爾和大慶等黑龍江西部地區。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通過實施該模式,僅2年時間,試驗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就提高了5%,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均提高了10.5%以上,玉米增產10.8%。

坡耕控蝕增肥模式是在坡耕地上,通過等高橫向種植、修筑等高地埂、種植生物籬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通過秸稈和有機肥還田培肥土壤,適合環小興安嶺地區坡耕地約1200萬畝。3年試驗結果,作物增產約13.8%,蓄水能力提高30.1%,保水能力提高20.9%,速效養分增加15%,徑流量減少95.4%。

近5年來,黑龍江省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已見成效。監測數據顯示,試點地區耕層平均厚度由2014年的19.8厘米,提高到23.3厘米。“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累計落實黑土地保護示范區面積1000萬畝,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4個等級,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累計達4050萬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8%。(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記者 王春雨 王建)


(責編:張齊、李忠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wfyx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