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马丁很快发生变化。优素菲说:“我发现他情绪不稳定。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会无缘无故地发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优素菲说,马丁会和他的父母吵嘴动手,但她是马丁日常生活中的唯一亲人,自然承受了最多的拳脚。
“他开始虐待我,经常施虐,不让我和家人联系,把我变成‘人质’。”优素菲说,父母非常担心,赶来“解救”了她。
前妻称枪手并无极端倾向
美联社报道,文件显示优素菲与马丁的婚姻持续了两年,但优素菲坚称,她和马丁的婚姻只持续了4个月。
优素菲说,她所认识的马丁有宗教信仰,会做礼拜,但并没有极端倾向。
行凶前,马丁从夜总会拨打了911紧急电话,宣称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但美国反恐部门认为,枪击案可能与“伊斯兰国”无关,马丁在电话里的宣誓效忠应该是他第一次这样表态。对此,优素菲持相同看法。
优素菲说,血案原因是马丁的精神疾病,无关任何恐怖组织。
不过,“伊斯兰国”13日再次发表声明,宣称对奥兰多市夜总会枪击事件负责。“伊斯兰国”使用的“宣言”电台在一份公告中说,奥马尔�马丁是“伊斯兰国”在美国的斗士,他发动了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伤。
此前一天,支持“伊斯兰国”的媒体“阿马克新闻社”在血案发生后随即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发布消息称,奥兰多夜总会枪击案“由一名‘伊斯兰国’战士实施”。
“阿马克新闻社”的消息没有提供相关证据或具体说明消息来源,引发质疑。
□观察
奥兰多枪击案撕裂美国社会
佛罗里达州奥兰多12日发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在当下美国特有政治生态中,在距大选不到5个月的时点,枪击案在政治方面引发“喧哗与骚动”。循着2016年大选相似的轨迹,这一枪击案再度分化美国政治,撕裂着美国社会。
“分化点”之一,美国走向“更包容”还是“更设防”?
半年多时间内,美国相继发生南加州和奥兰多两起重大枪击案,其制造者或多或少与移民相关,且都有“激进倾向”。
但是,假如因此而对特定族群、特定地区来源人群进行防范并推而广之,美国甚至可能在社区间建立无形的“墙”。民调显示,宣扬“建墙”、禁止穆斯林入境的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特朗普,在巴黎恐袭、南加州枪击案后支持率飙升。这凸显美国的“外来恐惧”并非空穴来风,且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奥兰多枪击案后,特朗普重申这一主张,试图借枪击案再次激活部分人心中的“恐惧”。
特殊情况下,言辞激烈会博眼球并成热门话题,但保守派的“设防”难赢得更广泛的响应。它不仅可能激化族群矛盾,甚至适得其反。“设防”必将增加社会隔阂、强化部分群体的边缘化倾向。
如果“边缘化”加剧,极端组织势必扩大其发展成员的土壤,获得更大的社会心理空间,将可能防不胜防。
“分化点”之二,美国需要“强力反恐”还是“常规反恐”?
奥兰多枪击案发生后,特朗普说奥巴马政府反恐不够强硬。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常驻联合国前代表博尔顿撰文说,奥巴马政府反恐是“怠惰、没准备的”,对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武装“缓慢、随便地进攻”给了他们时间和机会。
“9�11”之后,美国反恐已经16个年头了。但奥兰多枪击案再次表明,美国仍未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及现在叙、伊进行的反恐,都插入了干预主权、推翻政权的“附加使命”,结果造成一些国家社会“结构性的崩溃”,成为“伊斯兰国”崛起和繁衍的契机,导致“结构性的回击”。
总之,奥兰多枪击案继续分化美国政治,撕裂着美国社会,但“左”“右”争吵中达成妥协一致,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