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ariCP 使用列表来保存打开的 Statement,当 Statement 关闭或 Connection 关闭时需要将对应的 Statement 从列表中移除。通常情况下,同一个Connection创建了多个 Statement 时,后打开的 Statement 会先关闭。所以 FastList在该场景下更加高效。
优化并精简字节码这里需要声明一项误区,并不是使用字节码技术使得代码性能更好。HikariCP 使用字节码技术的目的是减少重复代码的编辑工作,生成统一的代码逻辑。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HikariCP 优化并精简了生成的字节码,提高了性能。
HikariCP 使用 Java 字节码修改类库 Javassist 来生成委托实现动态代理。动态代理的实现在 ProxyFactory 类。Javassist 生成动态代理,是因为其速度更快,相比于 JDK Proxy 生成的字节码更少,精简了很多不必要的字节码。
HikariCP 还对项目进行了 JIT 优化。比如说 JIT 方法内联优化默认的字节码个数阈值为 35 字节,低于 35 字节才会进行优化。而 HikariCP 对自己的字节码进行研究,精简了部分方法的字节码,使用了诸如减少了类继承层次结构等方式,将关键部分限制在 35 字节以内,有利于 JIT 进行优化。
比如说 HikariCP 对 invokevirtual 和 invokestatic 两种字节码中函数调用指令的优化。
HikariCP 的早期版本使用单例工厂实例来生成 Connection、Statement 和 ResultSet 的代理。该单例工厂实例以全局静态变量 (PROXY_FACTORY) 的形式存在。
public final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Statement(String sql, String[] columnNames) throws SQLException { return PROXY_FACTORY.getProxyPreparedStatement(this, delegate.prepareStatement(sql, columnNames)); }使用这种方式,编辑出来的字节码如下所示 (可以使用 javap 等方式查看字节码)。下边有详细的注解,但更加详细字节码的含义还需大家自行学习一下。
public final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Statement(java.lang.String, java.lang.String[]) throws java.sql.SQLException; flags: ACC_PRIVATE, ACC_FINAL Code: stack=5, locals=3, args_size=3 0: getstatic #59 // 获取静态变量 PROXY_FACTORY,放入操作数栈 3: aload_0 // 本地变量0中加载值,放入操作数栈,也就是 this 4: aload_0 // 本地变量0中加载值,放入操作数栈,也就是 this 5: getfield #3 // 获取成员变量 delegate 放入操作数栈,使用操作栈中的 this 8: aload_1 // 将本地变量1放入操作数栈,也就是 sql 变量 9: aload_2 // 将本地变量1放入操作数栈,也就是 columnNames 变量 10: invokeinterface #74, 3 // 调用 prepareStatement 方法 15: invokevirtual #69 // 调用 getProxyPreparedStatement 方法 18: return通过上边字节码发现,首先要调用 getstatic 指令获取静态对象,然后再调用 invokevirtual 指令执行 getProxyPreparedStatement 方法。
HikariCP 后续对此进行了优化,直接使用静态方法调用,如下所示。getProxyPreparedStatement 方法是 ProxyFactory 静态方法。
public final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Statement(String sql, String[] columnNames) throws SQLException { return ProxyFactory.getProxyPreparedStatement(this, delegate.prepareStatement(sql, columnNames)); }这些修改后,字节码如下所示。
private final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Statement(java.lang.String, java.lang.String[]) throws java.sql.SQLException; flags: ACC_PRIVATE, ACC_FINAL Code: stack=4, locals=3, args_size=3 0: aload_0 1: aload_0 2: getfield #3 // 获取 delegate 变量 5: aload_1 6: aload_2 7: invokeinterface #72, 3 // 调用 prepareStatement 方法 12: invokestatic #67 // 调用 getProxyPreparedStatement 静态方法 15: areturn这样修改后不再需要 getstatic 指令,并且使用了 invokestatic 代替 invokevirtual 指令,前者 invokestatic 更容易被JIT优化。另外从堆栈的角度来说,堆栈大小也从原来的 5 变成了 4,方法字节码数量也更少了。
ConcurrentBag:更好的并发集合类实现ConcurrentBag 的实现借鉴于C#中的同名类,是一个专门为连接池设计的lock-less集合,实现了比 LinkedBlockingQueue、LinkedTransferQueue 更好的并发性能。
ConcurrentBag 内部同时使用了 ThreadLocal 和 CopyOnWriteArrayList 来存储元素,其中 CopyOnWriteArrayList 是线程共享的。
ConcurrentBag 采用了 queue-stealing 的机制获取元素,首先尝试从 ThreadLocal 中获取属于当前线程的元素来避免锁竞争,如果没有可用元素则再次从共享的 CopyOnWriteArrayList 中获取。此外,ThreadLocal 和 CopyOnWriteArrayList 在 ConcurrentBag 中都是成员变量,线程间不共享,避免了伪共享 false sharing 的发生。
ConcurrentBag 的具体原理和实现将是下一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