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一军分区部队在青沧战役中(2)

  扫清外围的战斗,进展比较顺利,大有摧枯拉朽之势。这是由于战役前的沧州城及其以北铁路沿线守敌的外围圈,早已被我一军分区部队压缩到城关和铁路附近。而这个小圈子,也已更加孤立和暴露。渤海一军分区部队,是从县区武装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支部队的干部战士,都经过抗日战争的严峻考验,与天津、沧州、青县的敌人曾经多次较量。在青沧战役前的1947年1月,先后发起拔除南大港王徐庄子据点的战斗,部队在三九严寒中破冰涉水攻下了该据点。2月至3月间,又发起南北减河战役,攻克和迫走南北减河中下游所有据点,解放了当时黄骅县和津南县的广大地区。又在朝宗桥第一次同天津国民党正规军六十二军一五七旅作战,一举歼灭敌一个加强营,俘敌800人,缴获甚多。这些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沧州、青县等地的敌人,使其不敢远离津浦路。也正是经过了这些战斗,渤海一军分区部队受到很好的锻炼,战斗力大大提高,武器装备也得到相应的改善。

  6月13日夜,攻城部队扫清了外围敌据点,完成了对沧州城的包围。这是一场四面包围、多路进攻的攻坚战,守敌将是四面应付,防不胜防。十八团当时的位置在城西北面,是一军分区部队攻城的主要方面。十九团和沧县独立团的位置在北关,是我攻城的钳制方向,并负责歼灭逃窜的敌人。那时的北城门已被屯死。北关全是苇坑水塘,部队不易靠近城墙。十八团一营先头到达时,正巧晋察冀野战军的六旅十六团从河西攻打沧州西城门外运河桥,他们便在敌背后支援十六团。守桥敌人遇到前后夹击,急忙撤进城内。西城门以北的一段,由我十八团攻打。攻打西城门的,恰巧也是一个十八团——晋察冀野战军二纵六旅的十八团。两个十八团相聚在沧州城下,并肩作战。

  十八团进入攻城作战阵地后,最关键的是先要选好攻城的突破口。突破口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在城墙上打开缺口,部队能否从缺口顺利攻进城内,并在进城后能否迅速展开。我们同十八团的领导,到前沿察看了敌情和地形,选定西城门以北200米处为突破口的位置。后来的实践证明,十八团选择的突破口选对了,这里正是敌防守链条上薄弱的一环,而且也便于我集中和发扬火力,便于突破。

  14日下午5点钟,攻城准备工作就绪。

  5时半开始炮击。此时像刮起巨风,整个沧州城被淹没在隆隆炮声中。随着炮声轰鸣从北城门到西城门,暴露在城墙上的炮楼、碉堡基本上全部被摧毁。渤海军区炮兵营,在离目标很近的地方,从炮筒里直接瞄准,对北城门及西北城堡进行抵近射击,敌城堡很快被摧毁。我一军分区的炮兵也大显身手,用多门迫击炮进行平射,打击敌城上火力点和暗堡。突破口地段,完全处在我军火力控制之下。

  6点半,从十八团一营飞出一支突击队。队员们搬运秫秸、芦苇和装了土的草袋、麻袋,在火力掩护下,迅速丢进护城河,很快在河里垫出一条通道。火力组是由轻重机枪和步枪的特等射手组成的。他们预先对敌工事编了号,分工封锁敌人一个个枪眼,压制住敌人的火力。尔后,爆破组进行连续爆破。随着一阵阵隆隆巨响,城墙上出现了一个大缺口。用炸药爆破破坏城墙、碉堡,一军分区部队是开始较早的,从1944年夏季攻势开始,已充分使用,并收到重大效果。随后而上的便是梯子组,把登城的几副梯子正好竖在这个缺口上。紧跟着,突击队的战士们快速飞上梯子,越过城墙,冲入沧州城内。

  当一营一连攀上城头时,时钟正好指向了7点。这是6月14日下午7时,天正下着大雨,倚墙竖在护城河底的梯子开始下沉,突破口道路也变得泥泞难走。后续部队涉水过了护城河,有人沿突破口爬上去滑下来,再起来爬上去。尽管如此,十八团一营在政治处主任王世延和营长冯浩亭,正副教导员刘文升、刘国安等带领下,旋风般地攻进城去。经过激烈的争夺战斗,部队迅速向两侧展开,并巩固住突破口。一连在连长翟沛德、指导员李云祥的带领下,一路向东,打垮敌人的反抗,直打到国民党的沧县公署。三营和二营紧紧跟进,并立即向两翼发展,分成两路,城墙上一路,城墙下一路,从突破口向北推进;到北城墙,又由西向东发展。二营在营长孙洪春、教导员周连芳带领下,从突破口向南推进。十八团攻进城的同时,晋察冀野战军二纵队各部队也同时从西南角、小南门、西城门、新东门等处攻入城内,歼灭顽抗之敌。我十九团在攻克了小白兔、风化店外围据点后即包围了北城。在攻城战斗中,十九团部队积极从北城进攻,配合十八团部队从西面的突破。

  我十七团在仉鸿印、辛易之亲自指挥下,乘机攻下了天津南大八里台据点,全歼守敌。

  战斗结束后,攻城部队当晚奉命搬至城外,到指定地点待命。干部战士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dz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