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当时就是想去阿里,然后,一般打大boss之前,都要先去试试其他公司,当时就是9,10月份的时候,面了一下成都的oppo、京东,京东是面上了,oppo是挂在二面,但当时京东那边,位置确实太偏,地铁5号线也没通,很不方便,最后没去。OPPO二面挂掉,有点被打击到,感觉自己好多不会的,就想着先再准备准备,再学习学习,就先没去面阿里。
结果,就遇上疫情了嘛,疫情期间,很多小公司倒闭,大公司的招人hc暂时冻结,那几乎也不用面试了,毕竟岗位都没几个,当时就在说:这样的话,还不如当时接了京东offer呢,这一波疫情,对招聘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岗位少,另一方面,不少公司倒闭后,大量业界同行流入招聘市场,过去可能10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现在就是有几倍的人来竞争这个岗位,所以,实话说,2020还是相对2019年,跳槽难度高了不少。
疫情期间,利用忙里偷闲的时间,还是写了一些文章,输出在博客园。
后来,疫情好些之后,陆陆续续写了一些:
这个,7,8,9几个月都很少写,因为直到6月份底,这之前都还好,是正常的一个学习的节奏,按部就班的。7月初,有个猎头找到我,问是否考虑蚂蚁金服的机会,没错,就是现在被骂的要死的那个。老实说,蚂蚁金服比阿里好像还更难进一些,也向业界输出了一些不错的技术框架,比如sofa之类的,技术还是非常棒的。
当时本来也没想去面,猎头说是一个专场,招人比较多,然后就去试试,然后就,因为也好久没面试了,项目经验讲起来都是磕磕绊绊的,然后直接一面就挂了。
这......
为什么从成都来深圳了当时是8月份,高中同桌从深圳来成都,他在王者荣耀团队,不过base在深圳,来成都是找成都这边的王者荣耀研发开会。一般他每次过来,我们都要去戳一顿,毕竟说起来都是近十五年的交情了,哈哈。
其实很早,几年前,他就给我发过腾讯的招聘信息,但是,很遗憾的是,几年前,腾讯的java岗位实在是太少了,几乎找不到,都是c、c++岗位,所以我一直有个刻板印象,就是腾讯没有java岗。
结果这次,我女朋友也是说,让我再问问,不过本来也没报啥希望,同学然后让我在社招岗位的网站上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然后发现确实有那么一两个在成都腾讯的java岗。
于是补充了一下简历,投递过去,然后过了没几天,收到拒信:说项目经验不匹配。
好吧,It's really sad。
后面也就没多想了,好好上班,不过期间还是面了其他公司,因为于我个人而言,有生活和个人职业规划上的事情,让我不得不走,之前就是定好了今年要跳槽的,其实在老东家待着也挺舒服的,不过,都是有利有弊吧,哪个地方都这样,看个人选择硬币的哪一面而已。
后面是很突然,接到了深圳腾讯这边的电话,当时看着0755开头的座机号,还有点陌生,又有些熟悉,才想起来是深圳,才想起来,毕竟也待了3年的时间,结果转眼间,在成都又待了4年了。
人到中年,其实有时候职业选择很重要,我个人而言,以前没有太大的职业规划,完全是向钱看,走一步看一步。说起来,行业都换了几个,华为是做通信,后来在深圳又做了一年的互联网直播相关,回成都后,创业公司搞了一年的金融风控,再然后,是前东家,做公关安全。
我觉得我就是比较负面的例子,大家尽量还是谋定而后动,不用急着赶路,赶路前,还是确定好未来的方向。
前东家是国企,我们其实用的技术啊之类的,都是蛮新的,同事间关系也非常好,遇到问题都是互帮互助的,技术方案也会尽量考虑到各个方面,所以,互联网界的读者如果看到,做面试官的话,可以刻板印象少一点,哈哈哈。因为我这次的感觉是,互联网界,对于国企背景的候选人的项目背景,不是很感冒,这样会导致:就算你和另外一个互联网背景的同学,技术能力差不多,用人方可能也会偏向于互联网背景的同学。比如加班文化、比如项目的技术难度(一般互联网做to c应用的比较多,比如微信淘宝京东,流量大,技术挑战相对高)。
所以,经过好几轮的技术面试后,再经过几周时间的等待,最终拿到腾讯的offer,还是蛮开心的,可能,这也是,今年的最大收货,也算是对个人的一种认可吧,至于进来是不是继续拧螺丝,这个倒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