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个人对某个信息的态度生成过程是比较曲折的。需要从曝光一直到理解,才能最终转换成一种对待某个事情的态度。---这个过程太长了,我们的大脑这么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我们更多的时候,很难对一个事情有两次态度转变。 例如你第一次听到的是“瓜子二手车只卖网”这句广告词,再给你听 “人人车”,你很大概率会依靠直觉,先入为主,记住的最牢固的还是“瓜子二手车直卖网”。
这其实就是直觉,直觉是有一定的意识基础的,它是基于你的经历、你的经验、你的价值观等组合成的一个类似偷懒的东西。你每天都在接受很多主动的被动的各种信息,大脑没有办法全部都去关注、去理解,大脑就想了个偷懒的办法,把你的这些经历什么的归纳到你的所谓的直觉里面,所以就有了第一印象决定一切的说法。你直觉上认为这个人、这件事情是ok的,那么后面发生的事情只要不是能够彻底改变的事情,就不会改变你的直觉。
所以第一印象真的可以决定一切
如果你善于经营,你给产生第一印象以后,适当的暗示、保持,你就能保持然后加深这个第一印象。例如,你做了一件好事,被第一次认识的小姐姐看到了,小姐姐就对你有了“这个人有点善良”的印象。那么,如果你下一次,跟她聊天的时候话题变成 “旧衣服如何捐赠”,这个时候小姐姐可能会认为你“这个人真的很善良”,然后呢,然后你就真的很“善良”了,即使你偶尔表现出坏的一面,也大概率不会让小姐姐改变想法----除非你干了什么特别牛逼,印象特别深的坏事儿。
第一印象跟洗脑广告有什么关系呢?
洗脑广告的特征是“xxx就来xxx”,如果你听的多了,你的潜意识就会记住它,然后在下一次,就会应用这个直觉,“哦,买车就去xxx”。洗脑广告之所以如此烦躁的原因就在于此,它就是要让你听到耳朵起茧,好在你懒惰的大脑里面植入一个概念,“学挖掘机就到山东蓝翔”,你不学挖掘机吧,提到学挖掘机你肯定会想到这句广告词吧。
这节最关键的观点是,这些广告是没有得知内容是否优秀,没有考察是否适合,就强行给你灌输了概念;烦到你了不说,还会影响你后续的行为;有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这个,或者你不需要买二手车,你只是想买一台便宜的新车,但是因为瓜子的狂轰滥炸让你的直觉去买了。
正向偏见的构建
我有一个办法,我叫它 正向的偏见构建,我们可以利用第一印象,对某个事物,做一个自我灌输印象,形成一个正向的对事物的偏见。进而利用直觉直接屏蔽洗脑广告,达到耳中虽有广告,脑海在想小姐姐。
例如,针对洗脑广告,我可以自己给自己灌输概念 “这广告一点新意都没有”,“这广告烦人”, “老子不买车”等等,在听到“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的时候,你默念一句,“这广告一点新意都没有”,“这广告真烦人”,“不买车”,就可以有效构建正向的偏见。当你下次遇到同类型的“人人车”,你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跟瓜子一样”,然后就是“一点新意都没有”。
然后你就抵制了这次洗脑,它没有形成什么正向的东西到你的脑子里。
另外一个概念也很重要,你可能必须得给自己灌输另一个概念“做事情/花钱/下载app,我得先看一下评论”。以便随时随地,即使被洗脑,也可以降低损失。
其实这两种概念是很常见的,你自己可能就一直在使用,但是你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有条件反射的直觉。你只是在意识到有问题之后,才想起这些。 构建偏见的要点是在问题之前,通过自我洗脑,形成直觉,避免问题的发生。
自我洗脑如何进行呢?
你试试,当听到“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的时候,你就默念 “这广告一点新意都没有”,“这广告烦人”。当重复了一定的频率,你就可以自动抵制这些广告影响了。当听到杨幂大喊“58同城”,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58,而是这广告真tm烦人,一点新意都没有。
正确抵制,跟随自己真实的内心
抵制也是有区分的,主要是什么呢?
主要还是看内容,好的广告也有不少的,不可能抵制所有的广告。我们要抵制无良洗脑广告,欢迎有质量的,吸引你的广告,而不是每天大喊,每天重复洗脑的话语来赢得你的认知改变----这种洗脑行为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你依然要跟随自己的内心。你觉得ok,那就ok。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