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在橋梓坪休整了四天。他們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當地群眾建立紅色政權,給群眾送糧送物、送醫送藥。陳定祥家那棟破舊衰朽的老屋,人來人往,成為整個村子最熱鬧的場所。
賀龍與房子的主人陳定祥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傳說中那把軍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陳定祥看著紅軍打開地主老財家的糧倉,一袋袋往窮人家送,最高指揮官賀龍穿著卻一如普通士兵,心里感佩極了。他得知賀龍的妻子蹇先任剛生下女兒,沒有奶水,孩子餓得整天哇哇大哭,便找來一只下蛋的老母雞炖了,給蹇先任催奶。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從南昌起義開始的人民軍隊的鐵律。為感謝老陳,賀龍想著給老陳一筆錢,可老陳說啥也不肯收。賀龍最終把那把陪伴了他10年的指揮刀送給了陳定祥。他說︰“老陳,你要好好收著這把刀,紅軍會回來的!”
4天以後,紅二、紅六軍團兵分三路離開橋梓坪,向雲貴高原進發。紅軍一走,陳定祥立即悄悄找了個地方挖了個坑,把那把刀埋了起來。這麼珍貴的物什,如果被卷土重來的國民黨勢力發現,如何得了!
新中國成立後,陳定祥把刀從土里挖了出來。從此,珍存這把意義非凡的刀,成了他們整個家庭最為重要的事情。時光荏苒,到本世紀初,這把刀傳到陳飛手里,已經傳了整整五代。
201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來臨之際,沅陵縣有關部門派人來到清浪鄉八方村,進行有關紅軍長征歷史的調查核實工作。陳飛向來人講述了這個故事,並想把這把指揮刀捐獻給賀龍元帥的後人。
2017年5月,時年82歲的賀龍女兒賀捷生從北京趕到沅陵縣接受了這一捐贈。她是紅軍長征路上最小的孩子,也是那個82年前在那戶農家因沒有奶吃哭得撕心裂肺的嬰兒。
作為歷史的親歷者,看到這把刀,她不禁熱淚盈眶,因為它不僅是父親的遺物,它還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歷史信息——它是人民軍隊一路披荊斬棘的珍貴物證,更是人民軍隊與人民魚水情的生動寫照。
4
又是5年過去了,不知道這把軍刀又增加了多少新鮮故事呀!我想念著這把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刀。
真想有機會能看到這把刀呀,看看這件英雄的佩器。真想听听它講述當年的歷史風雲,靜靜感受一百多年的霜雪在它的刀尖上沉浮,心中不知會生出多少充滿文學美感的認知和想象——
這把刀的主人是賀龍元帥,龍形手柄上仿佛依然帶著賀龍的體溫,並且見證了賀龍的赫赫戰績與思想轉變,而賀龍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
這把刀是清末新軍乃至國民黨軍的重要佩器。而從南昌起義開始的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革命軍隊,乃是從舊式軍隊脫胎而來,那一個偉大的夜晚,新型軍隊與舊式軍隊,敵與我,僅僅是以紅領巾和手臂上的袖標作為區別。——這把刀不僅見證了賀龍從一名舊軍人脫胎成一名新軍人,也見證了中國軍隊的新生一刻。
阿根廷詩人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名句似乎是專為它而寫︰“如此的堅忍,如此的信念,如此冷靜或天真的驕傲,而歲月徒然掠過,毫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