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光--国内大型高科技企业教练负责人,敏捷研发提效和教练专家
我们现在接触的很多所谓的敏捷理念,让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理念而已,但实际上你可以看到国内所有的敏捷流派都有来源,西方国家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科学理念的,所以如果我们对敏捷有深入认识,会知道敏捷是一种经过验证、真实有效果的一种实践。
这里有句话叫“A mind is like a parachute.It doesn’t work if it’s not open.”
这是美国教育家讲的一句话:每个人的心里就像降落伞,如果不打开是不能工作的。
我接触敏捷很多年,最后我总结的经验是: 所有敏捷一般都跟日常经验相反 。
全球敏捷研发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很多人都知道2001年发生了一件关于敏捷的事情,美国有几位敏捷大牛在那里探讨了三天三夜,谁都说服不了谁。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把敏捷思维发上去了,之所以敏捷今天这么受欢迎,背后就是因为大家非常认可它的价值观和它的原则。
我们从这个时间轴来看,敏捷这件事情在1968年 康威定律 发表的那一天这个事情就发芽了。
1968年Melvin E.Conway发表了《How Do Committees Invent》 ,怎样写组织架构?怎样写代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康威定律。
1986年哈佛商学院发表了一篇文章《新新产品开发游戏》 ,日本当时有很多领先企业,他们虽然做的是制造业,但他们的流程已经改变了,出现了迭代,这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件。
1995年发表了Scrum框架。
1999年Kent Beck写了一本书叫《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 Embrace Change》,他在项目里把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
2007年David J·Anderson & Rick Garber 在芝加哥发表《Lean New Product Dev Conference》 ,他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将日本企业的精益思想进行了保留,这是Scrum方法的来源。
2008年Scrum Gathering Lyssa Adkins在芝加哥发表了Agile Coach ,要打造一个新的工具,仅仅靠流程是不够的,领导力要进行重塑,要用新的方法来引导,这是非常核心的。Agile Coach第一次发表出来,马上引起了很多新的讨论。
2011年有了产品级别敏捷/规模化敏捷/大规模Scrum/SAFe 。
2017年很多公司都在讲企业级敏捷/精益企业,重塑组织,还有小规模人在谈青色进化领导力。
敏捷讲的是要有构建基础理论,与它对应的就是X理论,Y理论则是来自麦克格里格。
X理论对人的态度是不信任的,Y理论对人的态度是信任并促进人的改善;
X理论对人的假设认为根本上是懒惰的,Y理论对人的假设是需要有所成就愿意承担责任并勤奋工作;
X理论对工作的兴趣是不感兴趣的,Y理论对工作的兴趣是合适的环境下工作与游戏休闲一样有趣;
X理论对努力工作的条件是要靠惩罚的压力或者靠金钱的动力,Y理论努力工作的条件是可与内心的召唤而工作。
20世纪之前对人类历史影响很大的一本书是泰勒的 《科学管理》 ,他认为 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 。
我们今天整个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 《驱动力3.0》 讲到三个阶段。
驱动力1.0 是生物驱动力,强调的是身体需求和心理欲求;
驱动力2.0 是来自外在动机,强调的是环境要求;
驱动力3.0 来自内在动机,强调的是内在维度。更多指的是诸如感情、意义、价值、使命感等,强调自主性。
最近都说“996.ICU”,驱动力3.0告诉你 自主、专精、目的 ,国内讲的996究竟能不能一直成为真正的驱动力发动机?也许现在这样是没错的,但再往看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不“996”我们怎么办?
美国的施德明做的《休假的力量》,25岁年前是学习,25岁到65岁一直在“996”,65岁到80岁基本就在ICU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