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的一大亮點,“網絡保護”專章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防治、有害網游整治等作出一系列規定。同時,在分組審議時,與會人員建議,進一步增加企業、政府等相關主體的責任,對網絡短視頻加強監管,進一步加大對於網絡致害者的處罰力度。
內容低俗色情、模仿危險行為、網絡沉迷……實踐中,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已經出現諸多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問題,甚至在內容負面影響、時間沉迷等方面已經超越了網絡游戲。鑒於此,有與會人員建議,應將網絡直播短視頻納入監管范圍當中,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和網絡直播短視頻實行時間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018年底,相關部門對網絡游戲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發現諸多網絡游戲存在黃、賭、暴力以及丑化歧視、極易成癮等問題,甚至一些游戲打著教育的幌子,通過學校進行推廣。“目前,網絡游戲的監管和分級都缺乏強制性,舉報和管理的渠道不暢,對違法企業的追究力度也不夠。”張雪梅說。
針對“網絡保護”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防治的相關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修文認為,這些規定還比較籠統和原則,需要進一步突出和強化對網絡游戲的管控,進一步強化網絡游戲開發商、服務商、網絡平台等相關企業的責任和家長、學校、教師以及政府部門等的監督管理責任。
劉修文建議,進一步強化和明確網絡游戲相關企業的責任,並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衷心期待能夠進一步壓實壓細網絡游戲開發商、服務商、網絡平台的責任,能夠進一步壓實壓細學校、教師、政府部門以及家長、家庭的責任。”劉修文說。
完善網絡保護機制體系建設
如何讓兒子遠離手機、遠離網絡,成了劉先生現在最重要的“工作”。然而,他明顯感覺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孩子的管服程度正在不斷降低,對於孩子上網的限制也越來越乏力。
“我現在能做的,除了不斷的嘮叨外,隻能在孩子幾個常用的App上,開啟青少年模式。但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孩子感興趣的App都有這個功能。”劉先生說。
在張雪梅看來,未成年人是如今這個網絡時代的“原住民”,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不可能完全遠離網絡,視網絡為洪水猛獸而“斷網”的教育方式是不現實的。
“應對多種多樣的網絡風險,需要方式多樣化,既要關注兒童行為,也要關注技術解決方案。”近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婦女報社聯合主辦的“兒童網絡保護”媒體研討會在石家庄召開,張雪梅在會上表示,保護兒童網絡安全的措施應該是全面的、協調的,並且吸納父母、教師、政府、企業和兒童自身等能夠在兒童安全保護中有所作為的一系列相關方。
張雪梅提出,要完善網絡保護機制體系化建設,引導和培育向上向好的網絡文化,落實兒童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推動網絡素養教育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開展,將兒童網絡安全保護作為家庭教育重要內容,注重對家庭的網絡素養教育。
“在今天這個數字時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兒童創造了巨大的機遇,但也同時給兒童的安全和福祉帶來了風險。我們必須確保互聯網的治理與網絡安全議程能夠充分保護兒童權利,尤其是確保將兒童網絡安全置於核心位置。”近日在浙江烏鎮舉辦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副執行主任奧馬爾·阿卜迪在“網上未成年人保護與生態治理”分論壇上說。
張雪梅表示,在兒童網絡保護中,要確立以兒童權利為導向的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理念,構建疏堵結合的兒童網絡保護體系,搭建多方共治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
如何將兒童安全置於核心位置、如何實現兒童權利的最大化?“每個人都可以這樣想:如果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還會不會這樣做。”張雪梅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