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的基础 (2)

测试用例的基础

 

 

 

我们将输入域分成了一个有效等价类(1~100)和两个无效等价类(<1,>100),并为每一个等价类进行编号,然后我们就可以从每一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数据来测试,设计如下表所示的测试用

测试用例的基础

 

 

 

测试用例的基础

 

 

 

1.1.6练习案例:

测试用例的基础

 

 

 

划分等价类并编号,下表为等价类划分的结果

测试用例的基础

 

 

 

2.2. 边界值法

 一般边界值分析是因为程序开发循环体时的取数可能会因为<,<=搞错。

  比如下面代码

  for(int i = 0;i <100; i ++)

{

  int j = i+1;

  System.out.println("循环第“+j+"次")//循环地做某件事情

}

  这里的程序是循环了100次,所以会做100次;

  如果程序员不小心,把i <100写成i <= 100,则多循环添加一次,这时候边界值检查是一个很好的测试方法。

比如:在一个系统中,填写一个多少岁的青少年考了多少分(假设成年人年龄为x,13<=x<=17,数学成绩为y:0<=y<=100

根据上面的等价类划分法我们可知,年龄的有效等价类是13<=x<=17,所以边界值就是12, 18

数学成绩的,有效等价类是0<=y<=100,所以边界值就是-1,0,100,101

 

对数据进行软件测试,就是在检查用户输入的信息、返回的结果以及中间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即使最简单的程序要处理的数据量也可能极大,使这些数据得以测试的技巧是,根据一些关键的原则进行等价类的划分,以合理减少测试用例,这些关键的原则是:边界条件,次边界条件、空值和无效数据。

1.1.7. 确定边界值的方法()

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

 

输入要求是1 ~ 100之间的整数,因此自然产生了1和100两个边界,我们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要重点考虑这两个边界问题。

[1 100]  上点1 ,100   离点   0  101所属

  (1,100)  上点 2,99    离点  1  ,100

  (1,100]   上点 2,100    离点 1 ,101

 

测试用例的基础

 

 

 

2.3. 因果图法 1.1.8. 概念: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1.1.9. 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测试用例的基础

 

 

 

1.1.10. 因果图的约束符号

E(互斥):表示两个原因不会同时成立,两个中最多有一个可能成立

I(包含):表示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惟一):表示两个原因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要求):表示两个原因,a出现时,b也必须出现,a出现时,b不可能不出现

M(屏蔽):两个结果,a为1时,b必须是0,当a为0时,b值不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yz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