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没有驾驶员,车辆也能规避一路风险障碍,安全地将乘车人送抵目的地,这样颇具科幻感的场景正在变为现实。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多家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的成绩,其中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某改装轿车装载的路况判断传感器,对红绿灯识别率达99.6%。换言之,该产品仍有0.4%的可能性无法正确识别信号,这就意味着它只能在特定环境中使用,还不能在一般路况中完全脱离人的控制。
小数点后的微小差距,决定了汽车是“高度自动化”还是“完全自动化”,同样的例子在科技行业不胜枚举:能否把杂质控制在±0.01%之内,决定了产品是普通钢材还是特种钢;光刻机以纳米为单位的精度差别,决定了芯片运算能力的高低……可以说,在高科技领域,“最后的零点几”往往是决定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由此提醒我们,科技攻关不能满足于“99%”的成就,创新须重抓“最后的零点几”,在最后“一毫米”“一微米”的攻坚战中实现真正的突破。
“最后的零点几”之所以难突破,一方面,是因为入门容易精通难,“先易后难”是解决问题的正常思路,留到最后的都是难解的题、难啃的硬骨头,不仅技术指标要求高,还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另一方面,企业在取得“99%”的成果后,及时将成果转化可以抢占市场、兑现投资回报,而继续研发则可能错失先机、甚至颗粒无收。但应认识到,“最后的零点几”的价值潜力,可能比之前“99%”的总和还要高,谁能率先完成研发,完成最终的突破,谁就能点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辩证看待当前利益与长期潜力,与“最后的零点几”较真很有必要。
与“最后的零点几”较真,主观上的决心意志与客观上的投入支持缺一不可。科技研发犹如驶向未知的海域,只有保证一路不“断水断粮”,才有成功靠岸入港的可能。对于愿意放弃短期利益谋未来的企业,各地更需要用心用情呵护。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纳微科技”,十多年如一日刻苦攻关,掌握制药领域一项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其中,既有企业家的长远眼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也有园区的长期支持。肯长期投入研发的,都是“宝藏企业”,政府在税费减免、政策扶持、金融优惠、人才支持等方面为其营造更好的研发环境,“宝藏”的价值将不可限量。
“最后的零点几”中蕴含着发展观。多把目光投向科技研发最后一步的“小数点后”,经济指标的“小数点前”定会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