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起,从左到右:Steve Wood, Bob Wallace, Jim Lane 中间排: Bob O'Rear, Bob Greenberg, Marc McDonald, Gordon Letwin 前排: Bill Gates, Andrea Lewis, Marla Wood, Paul Allen
多数人心目中的比尔.盖茨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技术天才,凭硬拼强打成为世界上最大软件公司的主人。然而事实上,盖茨精于经营,尽管他头发蓬乱,不讲卫生,带这一张孩子脸,他在过去的人生中,每时每刻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成功地从一个大学里的辍学生,演变成商业巨才,并最终成为世界首富和模范慈善家。
多数人心目中的比尔.盖茨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技术天才,凭硬拼强打成为世界上最大软件公司的主人。然而事实上,盖茨精于经营,尽管他头发蓬乱,不讲卫生,带这一张孩子脸,他在过去的人生中,每时每刻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成功地从一个大学里的辍学生,演变成商业巨才,并最终成为世界首富和模范慈善家。 长期关注微软,并写下 《Microsoft 2.0: How Microsoft Plans to Stay Relevant in the Post-Gates Era》一书的 Mary Jo Foley 说,盖茨是个总在随着时间改变的人,我观察过别的 CEO,比如 Larry Ellison (Oracle 的 CEO ),他们并不怎么改变自己,但盖茨始终在改变。《连线》杂志再现了比尔.盖茨人生中的几个重大转折,这些转折中的每一次都非常重要,盖茨的商业才能表现在他每次顺利地通过了这些转折。
从程序员到商业天才
1980年,在盖茨甚至还不到可以拥有一辆汽车的年龄,他就走进了 IBM 的办公室,向 IBM 的执行官们推销他尚未开发的产品。IMB 希望进军计算机业务,而盖茨想做软件。他没有任何谈判技巧,却向 IBM 成功销售了微软的 MS-DOS 许可,那是一次绝顶聪明的交易,微软保留了再向其它计算机商签发许可的自由,而这是微软后来成长的动力。 他不是多么了不起的程序员,但总能看到行业发展的方向,他并不每次都对,但拥有预视市场与行业变迁的能力。Foley 说。
从微软创始人到世界500强公司的CEO
很多人有能力领导创业,而一旦公司走出创业阶段便出现问题。创业和掌舵一个大公司需要不同的才能,盖茨是在这两个阶段都游刃有余的不多的人之一。 Foley 说,在快速成长阶段,他的管理风格非常恰当,他找的都是一些和他一样的年轻,聪明的人,然而当微软变成一个大公司之后,他必须低调行事,粗硬的管理风格是不适合一个8000人的大公司的。 居住旧金山的出版经济人 Ted Weinstein 说,1989年,当我在微软做暑期实习生的时候,他将一些暑期 MBA 实习生带到他的老房子的后院举行烧烤餐会,那时他还没结婚。他和大伙相处得很好,尽管他的人际关系方面一直有不好的名声,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向他提问。
从垄断者到睿智的被告
90年代末,微软迎来旷日持久的反托拉斯案,盖茨对检查官 David Boies 施以冷眼,并象个孩子那样喜怒无常。然而这一招很奏效,盖茨丝毫没有屈服,10年后,Boies 谈起盖茨时也不得不承认,盖茨的表现可圈可点。 “他是最有效的证人”,Boies 说,“没有人知道得比他多,也没有人拥有他做事的热情,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从行业巨头到慈善家
盖茨40出头的时候,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将自己的钱送出去,尽管他仍如饥似渴地赚钱。1997年创立的盖茨图书馆基金会因为过分保守与自利而广受批评。事实上也是这样,该基金会的初衷是为低收入社区提供可以上网和使用计算机的图书馆,微软自己也是这项活动的受益人。 我想,他开办这些图书馆的原因是这和他所熟悉的东西有关联,《慈善编年史》的编辑 Stacy Palmer 说,那非常典型,也很成功,但和他现在所做的事相比仍有局限性。不久以后,慈善事业成了盖茨的全职工作。1999年,盖茨将他所有的慈善组织合并成一个,就是比尔美琳达盖茨基金。2000年,盖茨卸任 CEO 并将更多时间花在慈善事业上。 Foley 说,一开始,他似乎就热衷于慈善,他是那种从不在乎别人想法的人,他不会在压力面前弯腰。他的努力震撼了整个慈善界,以前,工业巨头经常在本地行善并认为那是自己应该做的,比尔.盖茨以及其它高科技亿万富翁将慈善事业伸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