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利
通讯员 刘志嘉
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改革以来,广东省韶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信社改制工作。韶关市金融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通力合作,以推动农信社改制为工作重点,针对农信社改制问题,采取了强化货币政策支持、加强监督引导、提供高效开业管理、创新农信社自有疑难资产处置机制等措施,推动农信社成功改制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19年9月末,辖内8家改制机构各项贷款166.81亿元,同比增长3.24%,扭转了2018年同比负增长的态势,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5.90个百分点,支持地方经济能力显著提高。
形成合力 统筹稳步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
韶关辖区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家数多,历史包袱重,仅靠机构自身难以化解存量风险。韶关市市委、市政府从组织、政策、资金三个方面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确保改制工作按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韶关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逐一签订改制工作责任状,各级部门积极配合,为改制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确权办证160宗,公检法联合清收不良贷款2.12亿元。韶关市金融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多次协调沟通,形成合力,通过指导高风险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通过转型升级,在改革中化解风险。
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为提高农信社改制的金融服务效率,创新出台《韶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加入人民银行金融服务与管理体系操作指引》,提前对农商银行筹备进行指导,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对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与管理谈话、现场检查工作等。此外还运用存款保险现场核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金融机构综合评估等方式,发挥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综合评估等的正向激励和风险约束作用,督促农合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管理,守住风险底线,为加快改制和巩固改制成果打好基础。
精准发力 创新农信社疑难资产处置机制
在改制过程中,农信社的自有资产确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韶关市通过多渠道资产处置方案灵活处置了疑难自有资产,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容缺机制”,大大加快了办证进程,切实提高了自有资产确权工作效率。“容缺机制”是指在遵循“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先易后难、特事特办”原则的基础上,开启绿色通道,对合法合规的自有资产实行“先办证后走流程”政策,即对于测绘后已确权的自有资产,因图纸绘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故允许先办理证照,后补充图纸等资料。
韶关以时间倒逼进度,创新“容缺机制”,根据资产性质和特点对症下药,多方式多渠道处置疑难自有资产产权问题,农信社自有资产确权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资产规模有效扩大,资产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为韶关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工作清除了长达10年以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组建农商银行工作加快推进。这不仅加快了自有资产确权工作的进程,更缩短了办证周期,提高了办证效率。其中,南雄联社36宗自有资产中有32宗资产是在“容缺机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快速完成的。同时,对于无法解决的自有资产,及时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对抵债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对时间较长未过户的资产按二手房交易处置、对有争议的自有资产进行捐赠等。
巧借外力 打造农村金融机构改制新样本
2019年7月17日,由广州农商银行战略投资控股的南雄农商银行经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批准正式开业,标志着南雄市农村金融领域实现了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成功打造“广州经验+韶关特色”模式。南雄农商银行的开业,标志着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再添新样本。广州农商银行丰富的管理经验、成熟的业务模式和雄厚的人才储备为南雄农商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针对南雄农商银行的组建,广州农商银行制定了专项方案,协助南雄农商银行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能力提升、经营机制转换和风险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南雄农商行成立后,将把广州农商银行的人才、文化、制度、产品、服务、技术的基础元素,转化成自身的核心能量,依托广州农商银行人力智力支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改制过程中,韶关各级政府通过注资等方式支持4.29亿元帮助韶关本地实力较强的国企作为发起人,参与乳源、始兴、乐昌等地的改制,辖内改制机构4.4亿元捐赠资产均在申筹或开业前全额变现,有效助推加快农商银行开业步伐。截至目前,辖内8家改制机构共增资扩股17.45亿股,扩股后总股本33.79亿股,共引进资金38.79亿元,其中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资金30.48亿元,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高风险机构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