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爱国卫生运动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减少疾病,充分发动每个人为自己和大众的健康服务。我们知道,防控疫情有三个关键点: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除四害、改水改厕等行动,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通过爱国卫生运动,可以使每个人成为健康生产的主体,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
然而,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又产生了新的卫生误区,在告别了“脏乱差”之后,又产生了“懒贪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在美食等诱惑面前,越来越无所顾忌。须知,现在的很多“富贵病”、慢性病,都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对每个中国人而言,应该追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而非表面的、奢华的生活方式。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生病,而是身体健康、精神昂扬、心态积极的更高级状态。
健康要融入所有政策 融入个人生活和每个社会细胞的活动中
光明智库:全面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新时期,怎样让人们以讲卫生、促健康的努力担起爱国责任、履行强国使命?
王晓坤:对个人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小养成文明礼貌、干净卫生的良好习性。要把科学严格的卫生防护知识教给孩子,使他们不做“一把手”(偷吃野味等的第一人),不当“二传手”(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人人管住手,洗好“七步手”(内外夹弓大立腕)。
对国家来说,要提供及时有效、与时俱进的政策支持。老百姓能够自己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却无法避免在运动中吸入污染的空气,难以规避饮食中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等对健康的影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当整个社会建立起统一的卫生价值观,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借助政策手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打破“孤岛效应”,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傅华:为了更好地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中,要切实“增权”,即帮助人们增强对自身健康的掌控权。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爱国卫生运动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老百姓成为自己健康的生产者。比如,面对当前的疫情,有些人在惊恐心理状态下反应过度,有些人却心存侥幸不以为意。我们不但要要求他们勤洗手、戴口罩,更要告知病毒是如何人传人的,勤洗手、戴口罩如何起到保护作用等科学道理。当一个人掌握了足够的科学常识,其行为意向的天平就会倾向于卫生、健康这一侧,并有效调节心理状态,甚至主动教育他人遵守卫生规则,养成文明行为方式。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把健康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和每个社会细胞的活动中,尤其要把健康融入商业和企业活动中。商业活动不能罔顾大众健康,一味满足大众对“舒适度、美食欲和愉悦感”的追求。如果商业主体纯粹追求利润,没有践行促进大众健康的社会责任,势必在损害他人安康的同时折损自身。
李玲:这次疫情深刻提醒我们:卫生健康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头等大事。现代化社会中,因为人群密集度高、流动性强、接触面广,卫生健康风险呈现剧增态势。我们要从制度建设上设立屏障,做出更好维护人民健康的制度安排,促进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融合,群防群控,防止公共卫生事件再度发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较低的成本为全体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对人民群众而言,此后更要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理念。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比如利用健身App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卫生健康新理念、新风采,在线上发起大众卫生倡议及活动,甚至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发放“健康币、卫生币”,等等。我们要拥抱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塑自我形象,做积极阳光的文明中国人。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斯敏、蒋新军)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