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為民擔當破解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

人民網泰安7月11日電 “房產紅本本”雖薄,卻關乎群眾切身利益﹔遺留問題難解,影響的卻是發展大局。解決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泰安市站在“抓歷史遺留問題就是抓發展”的戰略高度,以“不把歷史問題再留給歷史”的擔當,把全力解決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作為為民服務解難題紓民困“第一號問題”。伴隨著工作成效不斷顯現,群眾笑容成為這項民心工作最溫暖符號。

泰安市為民擔當破解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

買房住了13年,對於米女士來說,從未有現在這般心安。拿著紅彤彤的不動產証,她的臉上寫滿了喜悅。米女士在泰安市岱岳區開元小區住了13年,這產權証也期盼了13年。由於手續不全,無法辦理產權証,米女士在為孫子就近入學等問題上費了不少心,跑了不少路,開過的居住証明也不少。泰安市成立市、區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工作專班,各方面積極協調對接,辦理相關手續。米女士說,5月31日拿証這天,對她來說記憶深刻,值得銘記。泰安寶龍國際社區居民王興霞對辦証經歷記憶頗深,“房子住了十多年,現在拿到了不動產証,心裡踏實了,小區的環境也提升了一個檔次。”王興霞入住小區10年,如今拿到了不動產証,她“心中的房子”才真正實至名歸。小區建成於2008年,部分業主違章建筑侵佔規劃綠地面積,導致竣工驗收手續無法辦理,沒有違建的業主跟著受連累,500多名業主都沒法辦証,居民在子女上學、辦理工商登記、落戶、交易等諸多方面遇到不便。泰安市實施容缺受理、流程再造,將登記與違章處置分離,先給開發商和沒有違建的業主辦証。通過創新舉措,居民期待的“不動產權証”有了著落,王興霞與社區321戶居民一起,順利辦下了不動產証。

泰安市為民擔當破解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

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交織雜糅、盤根錯節、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處理起來十分棘手。沒有挑山工那般擔當與執著的勁頭,沒有踏實肯干和不懈奮斗筋骨,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難以邁出鏗鏘步伐。泰安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崔洪剛明確指出,要站在“抓歷史遺留問題就是抓發展”的戰略高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不把歷史遺留問題再留給歷史”的責任擔當,將“解決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列入市委常委會專項整治任務,市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7·9”工作專班應運而生,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挂帥,專班10個工作組抽調100余名業務骨干集中辦公,動員全市上下500余名工作人員,攻堅突破、全力推進,立下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集中利用3個月解決市區580萬㎡中85%任務目標的軍令狀。

“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有共性更有個性,根本是把握好“依法依規、實事求是”這一原則,以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凝聚共識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出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新路徑。”泰安市房產管理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濤說,在解決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過程中,這樣的理念貫穿始終。泰安把為群眾辦証放在重要位置,圍繞“給群眾辦証”這條主線,專班集體研究形成項目問題處置意見,“一把尺子”集中整治。嚴控用地規劃、質量安全關鍵環節,突出“五個節點”管理,實行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優化審批環節。在運行機制上,“市區共治、屬地負責”,區專班提出初步處置方案,提交市專班會審,變“層級審、部門審”為“集中審、一遍過”。堅守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初衷,把“給群眾辦証”放在首位,集體研究、容缺辦理、証繳分離,實事求是客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時作戰、連續作戰”更是成為專班平時的標配。77歲居民劉廣玉對工作專班的高效工作深有感觸。

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進入攻堅突破長效推進階段后,泰安市進一步加快集中整治項目辦結進度,開展“分項提速”“創新辦証”等四個專項行動,推動專項整治提質提速。目前專項行動效果漸顯。截至6月底,全市累計整治346個、848萬㎡問題項目,完成不動產首次登記715萬㎡,212萬㎡、17620戶家庭已辦理了個人不動產小証。(鄭凱 陳陽)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30b23fdf3204428daf8c331dccb8be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