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织里由乱到治“金钥匙”解密

● 社会治理根本在“防”,严格落实“防为主、防为上”理念,自觉把工作基点放在有效防控和应对各类风险上

● 社会治理重点在“网”,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织就防范打击犯罪的天罗地网

● 社会治理核心在“算”,深入实施“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数据规划,大力推进精确警务,实现风险防控与科技应用深度融合

● 社会治理基础在“所”,将派出所建设置于先导核心地位,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

● 社会治理关键在“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走人民治安道路,深入实施家园志愿服务计划

11月17日至1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通讯社、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智库学术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举行。

捷克前总理帕鲁贝克,英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院士、“全球化”概念首倡者马丁·阿尔布劳和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代表,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对中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经验和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践及对全球经济、社会治理的意义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个高端的国际化学术会议为何落址在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基层实践为何会吸引海内外各界的目光?一个区域的由乱到治又能为其他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哪些借鉴?为此,《法制日报》记者专赴浙江省湖州市,采访湖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夏文星,探寻织里由乱到治的“金钥匙”。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社会矛盾盘根错节

织里镇是国内最大的童装产业市场,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集聚了1.3万家童装企业,45万人口,其中外来务工人口35万。

已在湖州工作4年多时间的夏文星,对织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夏文星说,童装产业的聚集,在给织里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得织里成为浙江省人口倒挂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0多倍。曾经的镇区“脏乱差”现象严重,到处可见垃圾成堆、非法设摊、违章搭建、黑车载客等乱象。再加之服务、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进,滋生了各类不安定因素。

2006年,织里发生了两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2011年,又因税收问题引发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

高密度的人口、众多的企业、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盘根错节的社会矛盾,使织里成为了湖州市乃至浙江省的一个治理“难点”。

抓早抓小打早打小

彻底消除秩序乱象

针对织里的“乱象”,从湖州市委、市政府,到织里镇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湖州公安责无旁贷,积极投身其中。

夏文星说,织里的安全与稳定始终是湖州市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也是湖州公安必须克服的一道难题。公安机关唯有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才能彻底消除当地的社会秩序乱象,从根本上实现由乱到治。

为了真正摸清织里的实情,2015年8月,刚就任湖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的夏文星,到织里当了一周的派出所普通民警,湖州市公安局党委其他班子成员也都分别带队在织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其间,夏文星等人走遍了织里所有的大街小巷,全面了解存在的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湖州市公安局在织里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按照“防为主、防为上”的理念,确立了织里“秩序好、出事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调研结束后,湖州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又专门听取了湖州市公安局的工作汇报,对公安机关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想法举措给予全力支持,由此开启了织里的全面综合整治。

“我们围绕‘少发案、少事故、少伤亡、少损失’的要求,主动模糊警务与非警务概念,从长期影响和制约织里安全与稳定的风险隐患出发,跳出公安干公安,抓早抓小、打早打小,宁可‘十防九空’,不惜‘杀鸡用牛刀’,将各类可能影响安全和稳定的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大幅减少矛盾爆发牵涉公安机关的警力和精力,将有限警力用在主动打击、管理、服务上。”夏文星说。

据夏文星介绍,“织里乱”第一乱在交通秩序。公安机关以义无反顾、风雨无阻的决心,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先后清理僵尸车28546辆,交通现场纠违数上升3倍,新建停车场26个、车位1万多个,查处违法占道经营17189起,清理非法设摊2100多个。

通过整治,以往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里,非机动车道在货堆里,人行道在“弯道”里,盲道在车底里的交通乱象彻底扭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32c8f057c83a008510171ff26249d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