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富强”价值观的丰富内涵(3)

... [2]161-162进而,邓小平将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谈话时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364到了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3可见,社会主义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裕,更不是两极分化基础上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先富和总富都是共富的手段,共富才是最终的目的.共同富裕与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指出的: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 ...

... [2]364到了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3可见,社会主义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裕,更不是两极分化基础上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先富和总富都是共富的手段,共富才是最终的目的.共同富裕与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指出的: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 ...

... [2]373可见,社会主义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裕,更不是两极分化基础上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先富和总富都是共富的手段,共富才是最终的目的.共同富裕与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指出的: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富裕,应该包括建立在民富基础上的国富和建立在国富基础上的民富,应该是国富与民富相统一的富裕,应该是“国富民亦富”的良性状态;要反对“利出一孔”“与民争利”和“国富民贫”“上溢下漏”等不良做法和状态.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国家拿的这一部分,也是为了人民,搞点国防,更大部分是用来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2]123 ...

... 由于“富强”是一个综合范畴,因此,衡量富强程度也应该运用一些综合性指标,如综合国力这项指标,因为综合国力强大是国家富强的总体表现,“我们今天追求的富强,以综合国力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5].综合国力强大的程度可以依据国内外权威机构公布的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分值及世界排名综合衡量.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值越高,则说明其富强程度越高;其综合国力世界排名越靠前,则说明其富强程度越高.又如国民生活水平这项指标,因为富强总是要通过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表现出来.国民生活水平一般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恩格尔系数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来的,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的数值越低,则说明国民生活水平越高;数值越高,则说明国民生活水平越低.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判断各项工作的标准应该是“三个有利于”: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72“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也是衡量富强程度的重要标准. ...

1

2015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528e3c688cc1ca2382aaf8fa97d98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