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牛"遭美企70亿爽约!白宫官宣:拒绝全球(2)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爆发后,逆全球化更是达到了近100年经济史之顶峰。1929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该关税法施加自1830年来100年内美国最高关税,将平均关税水平由40%提高至47%,对上千种产品提高或开始收取关税。自法案通过起,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签署请愿书抵制该法案,英国、加拿大等23个贸易伙伴国表示强烈抗议,然而最终该法案经美国总统胡佛签字并于1930年6月17日正式实施。

始终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英国政府也开始行动。英国于1931年11月20日颁布《非常进口税法》(Abnormal Importation Act),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随后,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入战局。这段时间,可能也是世界金融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见顶之后,一路狂跌至1933年才开始有起色。但对于全世界来说,最黑暗的还是1937年开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抗疫大牛"遭美企70亿爽约!白宫官宣:拒绝全球

从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来看,经济失衡带来的社会失衡和主要国家民众利益受损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然而,这究竟是全球化带来的陷阱,还是逆全球化带来的变数呢?目前,史学界和经济学界也仍有很多争论。

不过,逆全球化并未在二战之后停滞。伴随着全球化这一主流趋势,逆全球化如影相随。苏联控制的经济互助会在1949年成立,与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庭抗争,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两大独立的贸易体系;此外,随着传统强国,如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1971年,美国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平衡国际收支;1980年代,美国又对日本发起了众所周知的贸易战,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在整个全球化和间歇性逆全球化过程当中,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全球化往往由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发动,比如此前的英国,后来的美国;而当全球化不符合发动者利益的时候,逆全球化就会到来。最近70年的历史,并未因为逆全球化的存在而发动世界大战,一是因为核力量的存在,大国之间轻易不敢再发动战争;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是一支独秀的存在。而在一战和二战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周期力量

2008年之后,逆周期调节越来越多。按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说法,太多的逆周期导致无周期。而在此之前,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科技股的逻辑起点在于“朱格拉周期的到来”。那么,在逆周期背景之下,这个周期的力量会有多强呢?市值来到6万亿以上的A股科技股板块是否又能延续其想象力呢?

首先,每一轮技术革命背后都离不开全球化。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将近100年的历史当中成为“日不落帝国”。一是工业革命发源地在英国,二是全球的市场需求为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动力。这一技术革命不但让英国受益无穷,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装上了翅膀。二战结束之后,在新的全球霸主美国的领导之下,全球贸易开始回暖,在这个过程当中,以飞机、汽车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随行而至。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互联网为特征,然而若没有全球化,又哪来的全球互联互通呢?

其次,据前文史料所述,全球化进程往往由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推进,而且每一轮工业技术周期也发端于最强大的国家。截至目前,由技术领先但综合实力并非全球第一的国家发动一轮技术周期,并引领全球化的案例目前还未出现过。日本此前有过这种苗头,但很快就被美国掐灭。近期,美国政府频频对中国科技公司出手(封杀华为、抖音海外版和微信等)的深层次原因可能也是因为他们需要把发动新一轮工业技术周期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第三,可以肯定的是科技股并非没有机会,但即使撇开高估值,仅站在周期的角度来说,未来所要经历的磨砺可能还会比较多。从朱格拉周期来看,不可否认这种周期的存在,但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之下,这种周期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可能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抗疫大牛"遭美企70亿爽约!白宫官宣:拒绝全球


原标题:《"抗疫大牛"遭美企70亿爽约!白宫官宣:拒绝全球化,拥抱爱国主义!逆全球化正式开启,会有何影响?》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5685b8b07ac332aab683c47f1013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