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遇“芯”事 供需问题如何破解?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题:汽车产业遇“芯”事 供需问题如何破解?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令全球汽车制造商有些“头疼”。近日,福特、丰田等多家车企均公开表示,将通过减少生产来调节产能,以应对芯片供应问题。

  我国是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车规级芯片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风波之下,国内汽车产业面临怎样状况?如何维护供应链稳定?

  汽车产业遇“芯”事

  2020年底以来,芯片供应紧张问题持续发酵,全球汽车产业遭遇“芯”事。

  福特汽车公司近期宣布,由于芯片短缺,预计一季度各类车型减产。丰田、本田等多家车企同样遇到芯片供应问题。

  汽车芯片,这个“藏”在整车后面的名词,逐渐浮出水面。

  芯片对汽车意味着什么?

  无论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从中控屏到车身电路、车载系统等,都需要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芯片支撑。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说,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半导体是支撑汽车“三化”升级的关键。当前,计算芯片、功率芯片、存储芯片等需求持续提升。其中,算力需求升级的周期从两年缩短至半年。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欣介绍,汽车芯片从制程到性能等,囊括中端、高端等多个维度,生产通常有相当长的提前期。疫情导致2020年初起多家车企降低产量,芯片企业产品排期偏于保守,而后市场快速复苏带动需求短时间上升,导致供需失配。

  汽车产业遇到的“芯”事,同样也有产业趋势的影响。

  “未来,汽车是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国产车规级AI芯片厂商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说,整车升级和行业“从油到电”的转变,让产业对芯片需求加速上升,一定程度上带来供应紧张。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此前表示,疫情带动了线上需求,不只是汽车芯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

  “芯”事背后有启示

  “芯”事带来启示。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认为,全球汽车半导体供应链出现一定程度紧张,虽然目前看是市场原因引起的短期现象,但也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长期问题。

  “比如,我国汽车芯片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和整车产业规模占比相比,仍然很低。汽车芯片亟须大力发展,构建国内大循环。”他说。

  记者了解到,常规而言,车厂不直接采购芯片,而是从一级供应商处采购内嵌芯片的主板。全球一级供应商数量有限且较为固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汽车半导体对性能要求严格,提高了行业门槛,也让半导体企业、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形成固定紧密的关系。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汽车芯片自主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短板。

  芯片“风波”让整车企业对国内供应链需求意愿增强,也让国产汽车芯片企业意识到与市场终端的协同联动,加快开展产品认证、对接供需。

  近日,地平线发布公告,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汽车智能化前沿技术,研发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品。余凯说,企业要和国内客户建立更紧密联系。

  “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实力。车企和芯片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推动产业链的自主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供需协调工作的同时,对车规级芯片设计、生产,包括封装、测试等环节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稳定国内供应链。

  发力供应链缓解供需紧张

  当前,消费电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本土产业链各环节厂商成长。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5万家经营范围含“汽车”,同时包含“芯片、半导体”,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汽车芯片相关企业。2020年我国汽车芯片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快速增长。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我国新增超5000家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比2019年上涨187.4%。

  加快完善和升级供应链,不只是缓解供需紧张,更为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26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装备工业一司主办的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58670bc09c2a863b5d21903a19a28b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