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
建党99周年之际,陕西省延安市通过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参观红色旧址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更好担当作为。图为6月28日,该市宝塔区党员干部在杨家岭旧址聆听“窑洞对”的启示。王栋 摄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一兴一亡的循环往复,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无法摆脱的周期。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样的历史周期率?99年的艰辛与辉煌,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进行伟大自我革命,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壮丽篇章。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记者专访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党史研究学者穆兆勇。
“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自身问题,是我们党立党初心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延安时期,毛泽东与黄炎培有过著名的“窑洞对”,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穆兆勇:“窑洞对”之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即将胜利,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打败日本侵略者后,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是一种光明的前途。另一种则是黑暗的前途,即蒋介石集团所坚持的,仍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集团为达到其目的,提出要召开国民参政会,一手操纵所谓的“国民大会”。中共中央对此予以坚决反对,决定不参加此会。1945年7月1日,代表中间势力的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飞抵延安,与中国共产党商讨解决国内问题,促成国共两党和谈,这才有了著名的“窑洞对”。
“窑洞对”之时,党的七大刚胜利闭幕20多天。此时,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有120多万党员、领导着120余万人民军队的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主导因素。黄炎培正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厚望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对此,毛泽东给出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毛泽东提出的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凝结着对我国封建王朝兴衰更替规律的深刻借鉴,凝结着对人心向背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记者:我们党为什么有底气说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一历史周期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做了哪些探索?
穆兆勇: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自身问题,是我们党立党初心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比如,从第一部党章开始专门对纪律作出规定,到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从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以整风精神开展整风运动;从1926年颁布第一个反贪腐文件,到在领导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又制定相关法令,坚决查处贪污、以权谋私等消极腐化行为,这都体现了我们党勇于面对自身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和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依靠自身力量,纠正和克服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我们党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先后以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组织形式,在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为走出一条“民主新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延安作风和三大作风。实行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出了“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告诫全党警惕糖衣炮弹的侵袭,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以“赶考”精神,踏上在全国执政的新征程。
记者:新中国成立之时,我们在确立新的国体政体的时候,是如何从跳出历史周期率高度来构建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