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达内教育,有极强的销售基因,做线下少儿编程培训的童程童美依然大规模亏损,这些加盟编程的“散户”,能力会更强?如果2-3年后,这些加盟机构不能正常盈利而出现问题,对编程猫的品牌将是极大的伤害。
录播课模式的编程公司,多数都拿到了相对大量的融资。因为边际成本低,虽然获客成本同样高,但是相对比1对1的线上直播还是要低。另一方面收费价格低,核桃编程49元/5节课,西瓜创客一个阶段199元,3人拼团的单价只要99元,客户的试错成本低,愿意尝试。低成本、低价格的商业模式,降低了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也匹配了少儿编程现阶段发展的需求,短时间内能收获大量用户。
虽然多家机构对外宣布有十几万、几十万的付费用户,但都是累计用户,实际的收入规模有限。而且,录播课的问题是完课率低、续费率低,这同样是用资本的钱“流血”买用户,所以录播课的公司也一直在亏损。如果在烧钱获取用户后,不能有效升级商业模式,实现盈利,同样无法持久。
很不幸的是,纯线上的少儿编程,现在还没有一家能实现良性自我发展。
当资本已经回归冷静,谁来持续输血?
洗牌在即
根源性问题,纯少儿编程作为独立的产品,面临四个无法规避的障碍:
课程体系延续性差。目前的少儿编程培训,都有scratch、Python、C++三类编程语言的学习,但这三者之间的连接性差,scratch、python和C++如何支撑起一个覆盖8-15岁跨度的连续性课程,既能保证持续调动孩子的兴趣,又能有外化的效果让家长愿意为孩子的兴趣持续买单,是所有纯少儿编程机构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完课率和续费率。现在大家都在持续拉新,看起来数据不错,但接下来这会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尖锐问题。
和学科培训的强竞争。编程学习,一般孩子最低从8岁开始,即使压低到6岁,客户群体还是比较少的,而且8岁以后的孩子学科压力增大,编程就直接面临和学科培训的强竞争,竞争对象不是其他的素质教育,而是语数外。
客户年龄难以下沉。最有时间学素质教育的孩子,是在8岁以前,更多是在学龄前,但由于少儿编程内容的特殊性,这些孩子学不了。8岁以后又面临学科培训的强竞争,这两点导致少儿编程的生源量不会很大。
课程差异化低。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少儿编程机构,都是采用MIT的scratch语言作为基础研发课程,毕竟scratch有深厚的理论和研究积累。即使编程猫号称自己研发的Kitten语言,实际也是从scratch改编过来的,就连logo也是致敬Scratch的那只猫。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工具,而是课程,如何通过课程差异化地提高学习效果,是少儿编程机构需要重点思考的。
从这些根源性的问题来考虑,机器人和编程融合,可能是目前可行的出路之一。
第一,解决客户年龄下沉问题。
纯编程无法实现客户年龄的下沉,但是机器人课程可以完美弥补这个问题,机器人前端的积木课程更适合学龄前孩子。童程童美的积木、机器人课程的占比在逐渐提高,极客晨星也开始大量嫁接积木、机器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