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脉】白坭祠巷陈氏大宗祠:曾经显赫气派(2)

【佛山文脉】白坭祠巷陈氏大宗祠:曾经显赫气派旧祠堂变身公共文化新空间

祠堂里上演添灯报喜的旧风俗

  这些内容成为族人们世代相守的行为准则,成为了族人恪守、倡导的价值观。“几百年来,陈氏后人谨记祖训,修身养德,这也是族中名人辈出的重要原因。”陈达荣分析道。最为难得的是,族谱之中的家规家训还能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调整其中内容。自诞生以来,陈氏族谱已经经过11次修撰,最近的一版是1927年编修,精简为陈氏大宗祠家训16条。但是不管如何增删修订,其中最核心的家风传承却始终不变,绵延传承多年仍旧不改其根本,为陈氏一族人才培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族人有了成就,造福社会,我们会在族谱上记下他们的光辉事迹。相反,如果做了坏事,影响恶劣,我们甚至会将他们在族谱上除名。这一规则在我们的宗族内深入人心,有着很大的鼓励和震慑作用,能敦促自己的大家规范行为。”陈达荣说。

  重生成乡村公共文化中心

  历经五百年的沧桑洗礼,祠堂的作用也曾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后,陈氏大宗祠一度被改为学校使用,宗祠的二、三进得以较为完整保留下来。后学校搬出,祠堂一直荒废,杂草丛生。年久失修的祠堂摇摇欲坠,昔日辉煌早已不见踪影。2008年底,陈氏族人陈崇信发起号召——重建陈氏大宗祠,得到陈氏族人热烈响应。陈氏族人先后筹集到资金600多万元,白坭镇争取到省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00多万元,共计约1000万元。

  2013年3月,从筹划至竣工历时6年,陈氏大宗祠重现昔日风采。重建后的陈氏大宗祠占地10亩,面积居三水祠堂之冠,建筑高度10多米,气势恢宏。

  从2009年开始,为了能够让大宗祠能够恢复昔日辉煌,陈达荣和其它陈氏族人筹建小组奔赴各处参观祠堂,吸取经验。“我们到广州、佛山顺德南海,甚至韶关南雄珠玑巷等地观摩学习,参观的祠堂不下百家。”筹备小组花重金聘请知名古建筑队,对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琢。其中砖雕、灰塑、木雕、石刻均无不栩栩如生。最终,在陈达荣等人的努力下,经过6年重建,陈氏大宗祠重现昔日风采。

  重生的不仅是建筑,还有祠堂的功能。

【佛山文脉】白坭祠巷陈氏大宗祠:曾经显赫气派旧祠堂变身公共文化新空间

祠堂变成了文化活动主阵地

  如今的陈氏大宗祠,已经不仅是陈氏族人纪念祖先、庆祝结婚添丁宴请宾客的地方,还成为了一座打破姓氏界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文化活动中心,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了基层的公共文化。

  宗祠内有图书馆、书法室、健身区、乒乓球区等多个文体功能室,还是武术协会、书法协会的根据地。平日不少村民到宗祠内看报纸,开展曲艺、书法等各类文体活动。如今,每年该祠堂都会举办50场左右的各类活动,真正成为了当地文化活动主阵地之一。

  祠堂修好后,陈达荣并没有“退休”。年近70岁的他成为一名宗祠的义务讲解员。每次有游客到来,他总是兴致勃勃、绘声绘色介绍陈氏大宗祠的历史传奇,和当下正在不断上演的新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李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7a09a602ebc173ebbc80f1618a4684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