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在楊浦區長海路街道國和路第一居民區的居民們生活裡多了很多小美好:小區環境好了,車位多了,鄰裡關系更融洽了,有不少曾經搬離小區的居民又回來了,甚至有居民原先把房子賣了,現在搬回來租房住……而這一切是街道積極探索適合長海社區發展新路子的縮影。
2019年6月4日,長海路街道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原五角場鎮撤鎮建街道順利完成。長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鄔宏偉告訴記者,街道轄區面積9.5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6.7萬,下轄43個居委會。“街道成立一年來,社區自治共治的實踐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三’,可以說這是長海社區治理的密碼。”
扎牢三駕馬車“鐵三角”,居民們又回來了
國和路第一居民區是其中典型的一例,該居民區下轄4個自然小區,皆是建造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售后公房小區,限於當時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不到位,基礎配套底子薄,特別是近年電控安全門年久失修、排水排污管道老化,居民飽受小區入戶盜竊頻發、收取快遞不便、洪水內澇嚴重之苦。
如何破題?居民區黨總支抓住街道“美麗家園”建設和“老舊小區電控安全門微更新”的機會,發揮“三駕馬車”聯席會議機制,借助自治組織“大拇指”宣講隊的力量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針對居民群眾集中反映的幾個問題,如改造小區排水網管系統、實現架空線入地、鋪設瀝青道路、更換樓棟電控安全門等,匯聚群眾智慧、完善施工方案,讓群眾成為小區改造的“規劃師”“監理人”。
“三駕馬車”在黨總支領導下,為居民收回了2畝土地,增添了65個停車位。有居民反映國和路611弄小區靠近嫩江路一側,有一塊在圍牆外但屬於小區紅線內的土地,希望能收回。得知情況,“兩委”班子克服年代久遠人員變動、資料遺失等種種困難,協調業委會、物業趕往市區有關部門、物業公司總部調取小區宗地圖,通過約請機制,前后召開12次協調會,多方博弈,最后為居民收回土地。就土地用途發動居民開展“頭腦風暴”,最終確定了三分之一用於建綠化帶,三分之二用於建停車位的方案。這極大緩解了小區的停車壓力,增加了公益性收入。
鄔宏偉告訴記者,街道突出居民區黨組織在居民自治的核心地位,以黨建為引領,激發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駕馬車”的協同力量,推動群眾急難愁問題解決,提升群眾的主體意識和社區情感歸屬,實現了三駕馬車和而不同、業委會與物業公司和衷共濟、社區居民和諧友鄰、家庭和睦幸福。
善用三會制度“金鑰匙”,小區開了便民門
在蘭花教師公寓居民區,幾年前,該居民區存在物業管理不力、歷史遺留問題復雜、業委會成員力量薄弱等困境,加之缺少溝通協商平台,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熱情不高,居民區“兩委”工作的推進缺少抓手,常常受阻。
為突破瓶頸,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業委會反復醞釀,決定為居民搭建一個協商議事的平台。通過公開招募、自願申請、個別遴選等方式,招募了25個品行正直端正、關心社區事務、具有一定專長的居民,成立了“智多星議事堂”。議事堂根據成員的專長特點,下設一個綜合議事小組和四個專業議事小組(安保組、綠化組、環保組、工程維修組),制定《議事規則》,確定了調查研究、提出議題、開會討論、形成方案、提請表決、推動執行、民主監督、事后評估等8個工作環節,保障群眾關心的事務議而有決、決而有行、行而有果。議事堂還與業委會合辦《訊橋》簡報,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同時將議事堂會議結果以及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等部門的工作動態傳遞給居民,充分發揮橋梁作用。
教師公寓曾因是否在小區西側開通邊門引發矛盾,有人認為開通可以方便買菜、就醫,有人則以影響安全為由揚言隻要開通就會把門焊死,雙方爭執不下。議事堂經過現場踏勘,先后召開20余次居民聽証會,最終形成開通邊門,增設電子門禁、監控,加強進出管理以保障小區安全的方案,並在業主代表大會上獲得近100%的代表通過。這次“開門事件”還被編成情景劇搬上了小區春節聯歡會的舞台。如今居民們往來於這扇“便民門”已成為小區一道充滿生活氣息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