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巧腾挪 破解“入园难” 学前学位这样“变”

继续通过新建、改扩建及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幼儿园等多种方式,新增学位3万个,着力缓解“入园难”问题。

在仁和镇,迁走的居民供暖收费大厅,原址用于幼儿园的扩班改建;在后沙峪,多年未利用的二层小楼改造成为崭新的园所;在中关村,腾退后的办公楼给周边居民带来数百个学位……

今年,各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新增幼儿园学位。一处处新园所的建设,正在让“幼有所育”成为现实。

46天

收费大厅“变身”教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下午3点,位于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主楼西侧的小班教室里传来稚嫩的童声。相比起主楼内的教室而言,这间教室显得格外宽敞明亮。

“这里原本是居民供暖收费大厅,所以挑高比普通房屋要高一些,面积也比一般教室大。”园长高国华表示,扩班改建的想法源于年初进行的招生摸底调研,“我们了解到南边新增三个小区,但配套幼儿园还没有跟上,意味着生源会比往年多。可是园内8个班级早已饱和,学位数实在没办法满足需求。”

为此,高国华多次前往区教委和仁和镇政府申请扩班,相关领导随即展开实地调研并召开协调会,最终决定将幼儿园西侧的居民供暖收费大厅迁走,原址用于扩班改建,新增30个学前学位。

“镇政府投入资金154万元,主要做房屋主体改造和装修,比如将大厅隔成活动室、盥洗室和睡眠室,以满足功能分区要求;粉刷墙面、铺设地板、安装洗手池和便池等,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在门口建音乐长廊和水幕墙,丰富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令高国华倍感欣慰的是,30万元的市级专项资金也及时到位,确保钢琴、玩具柜、桌椅、幼儿床、洗衣机、消毒柜、直饮机、空调等设施设备和玩教具的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整个工期用时只有46天,为9月份新生入园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据高国华介绍,除了全部选用环保材料外,幼儿园还从7月底开始安排专人每天给新教室开窗通风,用清水反复擦拭桌椅等家具,并于8月24日邀请权威机构对新扩班级进行了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我们把检测合格的报告张贴在园外宣传栏,好让家长放心。”

在高国华看来,扩班需要的远不止硬件改造,还需要配套师资的培养。“8月底,区教委招聘选派的3名新教师正式上岗,但不是直接由她们来接手新扩班级,而是采取老带新的模式。每名新教师均由一名资深班组长和一名经验丰富的保育员全程带教,使她们能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高国华表示,每月末会组织全方位考核,从半日活动组织实施到教案书写、从幼儿观察记录再到适宜环境创设,都有相应的标准,同时要围绕《指南》目标进行玩教具制作、边弹边唱、讲故事等能力打分,“打好基本功之余,我们还定期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比如孩子噎到怎么办、流鼻血要如何处理、高热惊厥的处理等,普及应急知识。”

120个

老楼重建“挖出”学位

走进顺义区清岚花园回民营二区,一栋五彩斑斓的二层小楼十分抢眼。无论是墙上的巨幅彩绘,还是楼前的亮色操场,都让开园不久的后沙峪第一幼儿园清岚东园仿若童话世界。

位于一层的小班教室里,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灰色的地板上,二十多个身着园服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手指操。位于二层的中班教室里,原木色的桌椅整齐摆放,稍大些的孩子拿起彩笔,在白色纸盘上尽情绘画。

“我刚来那会儿,完全不敢想象这样的画面。”后沙峪第一幼儿园园长李玉秀介绍,这座小楼原本就是教育用地,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未得到充分利用。区教委和后沙峪镇政府经过联合办公,决心将其收回重建一所公办园,以缓解后沙峪地区学前学位紧张的状况。

今年4月,李玉秀接到改造任务后进入现场勘察,眼前的场景让她心里直打鼓,而各方努力让她吃了定心丸:“镇政府出资750万元,在原有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加固,全面实施改造装修,区教委也拿出430余万元,用于给幼儿园添置各类设施设备和玩教具。”

从5月份动工,到8月份验收,李玉秀多方协调进度,参与并见证了奇迹的发生,“总共4个班,可以新增120个学位。教室里一律采用光线柔和的LED灯,配备可交互的多媒体大屏,连地板都是进口环保材料。”

今年9月,后沙峪第一幼儿园清岚东园迎来首批3个班共计90多名新生,家住清岚花园回民营二区的常珝岑便是其中一员,这让妈妈张扬长出了一口气,“之前也考察过周边的幼儿园,可是数量有限,质量又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不像这里各方面都有保证,费用还低,每月带上餐费也只要四百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8d21f07b3046a0e80297e590989737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