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該企業與政府達成合作,在靖邊投資建廠,建有標准化車間三個,殘疾人車間一個,可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目前已解決200人就業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員80人,殘疾人士20人。
“我回來投資是做好了心理准備的,能讓家鄉這些特殊人群有事做,有錢掙,有錢花,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脫貧致富,讓貧困遠離我們每一個人,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我公司將會在公益這條路上一直不斷地走下去。”賀萬龍說。
“我們老家處在白於山區,生活條件特別艱苦,幾年前吃水都是問題,2018年全家搬過來后,孩子上學也方便了,每天在這邊上班,還能照顧上孩子和老人。”老家在白於山區深處的家庭婦女王萍感慨道。
“自打搬進來后,社區給我提供了公益性崗位,每天打掃完衛生后再來這邊加工電路板,加起來每個月的收入三千多,像這種家門口就業,又能把娃娃老人照顧上的機會,對我們來說生活條件改善好多了!”在該公司上班的易地移民搬遷戶姚燕梅說。
強化黨建引領 破解搬遷群眾難題
“在我們社區‘有事找老韓,打電話…’已經成了一句口頭禪,老百姓有啥事都喜歡找他,老韓也是我們這德高望重的名人了!光去年至少把社區裡近百件家長裡短的糾紛給解決了!過去轄區派出所一天往我們這能跑三四趟處理一些民事糾紛,自打有了老韓,他們基本不用來了,老韓都給解決了。”府谷縣新府山易地扶貧搬遷聯合黨支部的支部書記王濤介紹說。
為了持續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后續幫扶措施精准落實,府谷縣在新府山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聯合黨支部,聯合黨支部以移民辦黨支部和移民搬遷安置社區33名搬遷群眾黨員為主體,聯合3家國有企業黨支部組建而成。黨支部按照黨委聯建、支部帶動、黨群聯動、社會力量互動的方式,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聯席議事、疫情防控、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糾紛調處、權益保障、教育培訓等活動,第一時間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促進搬遷群眾快速融入新環境,開啟新生活。
之前有個劉老漢對目前的社區生活各種不滿,老韓得知后,每周找劉老漢來黨員活動室拉家常,甚至上家裡做家訪,后來被感化的劉老漢感慨道:“還是我的思想有問題,感謝黨的好政策。”
疫情期間社區實行管制,剛剛從農村搬進來的老百姓很多都適應不了,對此,老韓的土辦法發揮了有效的作用,堅守在一線的老韓,工作起來不比小伙子們弱。勸說鄰居們多為自己的生命著想,實在講不通道理的,就用曾經打工時當保安隊長那一套強制辦法來執行,對此,又加深了老百姓對老韓的敬畏和擁護。
65歲的老韓,17歲就入了黨,是名老黨員,當過距離新府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90公裡外的古城鎮村支書,十多年前兒子得了白血病,七八年的時間都用在輾轉西安、北京各大知名醫院給兒子看病上,結果還是沒救活兒子,欠下了六七十萬的外債。兒子走后的十年時間裡,老韓帶著老伴到處打工還債,2018年搬過來后,經過社區推薦選舉,當上了新府山易地扶貧搬遷聯合黨支部的支部副書記。
“我就是用我的土辦法,拿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教育老百姓,我們社區鄰居都知道我的過去,兒子不在了,這麼大歲數還要打工還債,大家對我還是挺尊重的。也是軟磨硬泡,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辦法。當年給我兒子治病的時候,黨和社會給了我很多支持和捐贈,作為一個已經走出來的人,也應該知恩圖報,給黨和人民辦點實事,發揮自己的余熱,我覺得最起碼在這個公益崗位上我還能再干十年!”老韓底氣十足的說。
榆林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小波介紹,全市“十三五”期間共搬遷13273戶46154人,均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入住、舊宅騰退均已達100%。基本上每個縣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已全面補齊,達到了“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蓋”的要求﹔產業培育開局良好,現有產業覆蓋搬遷群眾近4000戶,主要依托產業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發展種養殖、光伏、酒業、小雜糧、中藥材等﹔就業幫扶有序推進,社區管理和社會融入初見成效。其中,發改委在推進“羊產業+后續扶持”模式上,結合全市啟動的羊產業“雙千萬”工程,創造了入股分紅、租賃廠房、吸納就業等多種方式帶動搬遷戶發展﹔大力培育的“園區+集中安置點+就業+貧困戶”模式,整合各類扶貧資金推進“一縣一園”扶貧產業園建設,切實解決搬遷勞動力就業問題,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