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渭华起义的红色地理(3)

龙尾坡、骆驼渠位于渭华塬区,敌人前两次“围剿”的战斗地点。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以渭南县保安团为前队,向塔山军事据点进攻,在渭南崇凝镇段家村龙尾坡附近被陕东赤卫队和工农革命军击退。1928年6月10日,国民党军队田金凯骑兵师,从华县出发,企图偷袭我军司令部,在华县大明寺与高塘镇之间的骆驼渠被我军腹背夹击,仓惶溃逃。

箭峪口、牛峪口、涧峪口、魏家塬位于秦岭北麓渭华塬区,是敌人第三次“围剿”的战斗地点。国民党军队遭受前两次失败后,驻陕总指挥宋哲元亲自督战,纠集了步骑兵三师兵力向起义军民实行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军委决定:不和敌人死打硬拼,在掩护司令部及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转移后,撤退南山,再图发展。

1928年6月19日,我军在刘志丹、唐澍等领导人的率领下,分别在桥峪河畔、骆驼渠、魏家塬、塔山等战场激战一天,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当晚,按照总部命令,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各部向箭峪口、牛峪口、涧峪口集结,准备退往洛南。

1928年6月20日,国民党军队又向我西北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发动新的进攻,战斗残酷而激烈,为掩护我司令部和群众撤退,廉益民、吴浩然、薛自爽等领导人壮烈牺牲,部队转入南山,渭华起义结束。

渭华起义虽然结束了,但渭华起义的革命火炬却并未熄灭。渭华起义中的一批领导人和革命骨干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许天洁等同志,深刻总结渭华起义的宝贵经验与教训,他们和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并肩战斗,把革命的火种引向了渭北、陕甘边和陕北,创建了陕北红军,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八路军全面抗日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渭华起义的革命火炬照亮了北方,渭华起义的红色地理符号也由渭华地区延伸到渭北、陕甘边、陕北乃至全中国。烈士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渭华起义红色篇章将永垂史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a7c684a1e952eea3f8cc4c546362bb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