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山水本底 构建蓝绿空间 内江加快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

厚植山水本底 构建蓝绿空间 内江加快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

近日,威远县首个山水类文旅项目——石板河旅游区正式开放。石板河呈U形的河床由整块岩石构成,全长约7公里,有“中国最长石板河”之称。旅游区以石板河“水”为主题,打造了“水帘飞虹”“枕水山居”“响滩子瀑布”“水舞山涧”等13个精品景点。图为7月26日,威远县石板河旅游区俯瞰图。 威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威远县首个山水类文旅项目——石板河旅游区正式开放。石板河呈U形的河床由整块岩石构成,全长约7公里,有“中国最长石板河”之称。旅游区以石板河“水”为主题,打造了“水帘飞虹”“枕水山居”“响滩子瀑布”“水舞山涧”等13个精品景点。图为7月26日,威远县石板河旅游区俯瞰图。 威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7月23日清晨,家住内江市市中区的刘先生被闹钟唤醒,手机设置的提示音是:今天阴天,空气质量优,适合去外面运动一下哦。“今天去大洲广场散散步,空气好,人身心也舒畅。”他说。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内江蓝”已成为常态。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内江跻身全国前20,排名第19位。

  持续向好的空气质量,是内江坚持生态价值优先的城市发展导向的缩影。当前,内江正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滨水宜居大城市,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旅游休闲后花园、区域疗养高地。

  □本报记者 郑志浩

  依托山水禀赋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山有翠屏,水有沱江,山清水秀,大块文章……”1944年6月,冯玉祥将军曾欣然写下《内江人颂》,盛赞内江自然风光。

  山清水秀,是内江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的生态本底,也是最大优势所在。

  内江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绕不开的关键词就是“水”。“沱江流经内江城区留下‘九曲十一弯’,成为贯穿全市的风景线。”内江市住建局副局长朱宇这样评价沱江的生态价值。

  内江市内水网发达,大大小小的河流水系众多,河流100余条,大、中、小型水库38处。中心城区就有“一江五库十一河”,水体保护良好。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内江拥有丰富的自然山体资源,建成区及其周边有大大小小数十座自然山体,均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依山建城,滨水而居,内江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在“一心两廊、三城多片”的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中,依托沱江南北向生态廊道和串联长江森林公园、城市绿心、黄河湖风景区的东西向生态廊道,内江形成了重要的交叉生态廊道。依托“一廊、一带、九河四库、多园”的甜城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全域”绿道田园网络体系,内江注重依山造势、理水营城,打造“山水”核心腹地。

  构建宜人空间

  看得见绿望得到山

  7月22日下午,内江谢家河水环境整治工程一期项目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玉峰路中桥的施工。同一时刻,谢家河湿地公园内,市民余先生正沿着河边绿道散步,他说:“我在附近住了10多年,几年前这里还是臭水沟,现在已经成了小区居民跑步健身的首选地方。”

  作为沱江支流的谢家河曾是一条黑臭水体,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2018年11月以来,内江市通过截污纳管、清除淤泥、栽花植绿、生态补水等方式,对被污染区域进行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让以前的“臭水沟”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将城区黑臭水体的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内江加快沱江生态廊道建设,构筑宜人蓝绿空间。2018年,内江市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3年来,11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达标,并建成11个连接城乡的带状、环湖公园。目前,内江已建成各类城市公园21个,总面积达4535.8亩,现有绿道约69.4公里。

  打造宜人的城市空间,既要做好“增绿”等加法,也要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减法”。

  在内江金科公园王府东侧,规划面积约48公顷的牛毛山公园正在建设中。“以往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部分高层建筑体量过大,遮挡山体的现象,影响了景观。”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遵循“显山、露水、透绿”的原则,在牛毛山公园南侧特地规划了一条宽阔的太白路林荫大道,并强化周边建筑的高度管控,项目建成后要让市民看得见绿,望得到山。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b1f69fee8fe81f0a940f59abf3b4b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