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力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设立延安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推出更多有理论深度、有现实意义的高质量成果。制定新时代延安精神教育培训规划,编撰面向党校、干部学院的学习读本。组织延安精神研讨交流活动,办好延安精神流动讲坛,深化延安精神学习、宣传和推广,让延安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8.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好用好黄帝陵文化园区,持续办好全球华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爱国热情。开展港澳台海外青年丝路行等活动,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深入开展祖国统一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加强党的民族工作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在陕少数民族群众和学生服务管理工作,培养选树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9.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广泛开展军事主题展览等活动。加强国防人才预备班建设。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二、聚焦青少年、面向全体人民
10.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学,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挖掘各类学科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突出育人导向。针对不同年龄、学段特征,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微课、微视频,推出一批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教辅读物。
11.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重要内容,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的错误言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的思政课案例库,重点打造一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和思政慕课。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我和祖国共成长”等主题活动。发挥校史校训校歌校风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2.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创优行动。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健全思政课教师准入退出制度,创新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行思政课教师特聘制度,让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先进人物、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企业家等走进校园,宣讲创新创业、拼搏进取、成长成才的实践经验,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3.推出爱国主义优秀出版物。制定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建立精品图书选题库,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推出一批适应青少年兴趣特点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读物。积极推荐爱国主义主题出版物,通过全民阅读、图书评价、心得交流、读书演讲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熏陶。鼓励和引导全省数字文化企业推出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提升爱国主义题材新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4.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实践课程,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组织大中小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参加军事训练、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增强劳动观念,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师生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坚定报国志向、历练本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