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配套园治理难题的“武汉战术”

  原标题: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机制,实行“一园一案”跟踪问效管理 破解配套园治理难题的“武汉战术”

  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社区,在华盛街,街道两旁分立着实验光明幼儿园和实验星汇幼儿园,隔栏望去,塑胶跑道、种植区、沙池、大型玩具有序地布置在室外活动场地。据江岸区教育局副局长黄运萍介绍,“8年前,这里是村民的鱼塘、菜地,如今方圆一公里内有5所公办园”。

  与8年前相比,武汉市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均增长近一倍,现共有幼儿园1511所、在园幼儿31。81万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1。86%。其中,住宅区配套园数量和在园幼儿人数占比均超过40%,配套园开工建设和移交占比均超过80%。

  武汉市是如何破解小区配套园“应配未配、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等普遍性难题,逐步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的?

  4个100%,打好治理主动仗

  “揉一揉,捏一捏,可爱的‘小熊’印出来……”在硚口区机关幼儿园汉江湾园区中(1)班,家长何文琴一边指导孩子们用模具刻印饼干造型,一边做示范讲解,30名“小小烘焙师”正认真地跟着“老师”学做饼干。

  “除‘家长进课堂’系列活动外,我们还组织成立了家长膳食委员会。作为硚口区机关幼儿园(市一级示范园)的托管园,我们与总园的‘家文化’理念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园长姜红兵介绍道。

  2016年,招商国际小区开发商将配建的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无偿移交给硚口区教育局办成公办园,该区财政投入1100万元对幼儿园进行了二次装修和教育设施的配备,以“名园+分园”的办园模式,从硚口区机关幼儿园总园选派在编教师进入新园,并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汉江湾园区去年9月一开园,三个班的名额就一抢而空。

  “4个100%是我区作出的坚定民生承诺。”硚口区区长刘丹平表示,辖区内新建小区配套园做到了100%按标准配备;配套园完工后,100%按要求移交给教育局;移交后的幼儿园100%开办成公办园;配套园100%实行品牌托管。

  为进一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的问题,武汉市通过加强政策调度、会议调度、实地调度三线调度,完善各区政府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紧盯土地摘牌、规划建设方案协审、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四个重要节点,推动“开发商同意移交、已移交数量”持续双增长。

  2017年,武汉市各区相继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教育、住建、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居住区配套园整治专项工作组,2019年,该市又提出“公办园在园幼儿不足50%的城区,住宅区配套园必须办成公办园”的治理新举措。

  在四个重要节点,武汉市抓细抓实治理工作。企业摘牌后,派专项整改班上门,对接企业负责人,宣讲政策;在方案协审阶段,提出协审意见,明确“无偿移交”条款和时间;在开工建设阶段,专班每周现场巡查,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在竣工验收阶段,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上门送上移交资料清单,确定移交时间,并告知区教育局实行品牌托管,开办公办园。

  经过阶段治理,武汉市2012年以来住宅区应规划配套建设的444所幼儿园,已同意开工建设达370所,开发商同意移交给区教育部门达387所。

  一园一案,打响存量园攻坚战

  在汉阳区教育局房产仪器管理站陶敏的案头上,摆着一份关于思桥幼儿园的移交接收协议。提及回收历程,陶敏摇头笑道:“一波三折。”

  “2012年,武汉市对住宅区配套园的建设规模、标准、主体、产权归属以及部门职责作出统一规定,而在此之前建成的非普惠性住宅区配套园成了难啃的‘硬骨头’。给开发商发函,往往十天半个月没有回音,开发商普遍持观望态度,不回应也不拒绝。”陶敏告诉记者。

  思桥幼儿园位于汉阳区四新北路观澜国际小区内,该小区地块是2011年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开发商在建园后自行引进民营单位办成高端园。

  对于存量园治理工作,近年来,武汉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陶敏说:“市、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小区配套园这项民生工程的坚定决心,给了我一颗定心丸。”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fe486bec9e82dbbb9fb3541a41fe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