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程的发展历史

作为一个合格的Java程序员,必须要对并发编程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会重点考察这一块。可能很多工作3年以上的Java程序员对于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太多研究。所以在接下来内容中,我会将并发编程整个领域由浅到深做非常全面的分析。

 

内容导航

 

从操作系统的发展了解进程、线程模型

线程的优势

线程的生命周期

线程的应用场景

(一)线程的发展历史

(一)线程的发展历史

 

01

了解进程、线程模型

       

每次学习一个新技术,我会先去了解这个技术的背景,这个过程看似浪费时间,其实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理解很多问题。所以对于线程这个概念,我会先从操作系统讲起。因为操作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软件层面的变革。 从多线程的发展来看,可以操作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真空管和穿孔卡片

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集成电路和多道程序设计

最早的计算机只能解决简单的数学运算问题,比如正弦、余弦等。运行方式:程序员首先把程序写到纸上,然后穿孔成卡票,再把卡片盒带入到专门的输入室。输入室会有专门的操作员将卡片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上。计算机运行完当前的任务以后,把计算结果从打印机上进行输出,操作员再把打印出来的结果送入到输出室,程序员就可以从输出室取到结果。然后,操作员再继续从已经送入到输入室的卡片盒中读入另一个任务重复上述的步骤。

操作员在机房里面来回调度资源,造成计算机存在大量的空闲状态 。而当时的计算机是非常昂贵的,人们为了减少这种资源的浪费。就采用了 批处理系统来解决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运行方式:在输入室收集全部的作业,然后用一台比较便宜的计算机把它们读取到磁带上。然后把磁带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读取磁带的指令来进行运算,最后把结果输出磁带上。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好处在于,计算机会一直处于运算状态,合理的利用了计算机资源。(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线程的发展历史

(注:此图来源于现代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虽然能够解决计算机的空闲问题,但是当某一个作业因为等待磁盘或者其他I/O操作而暂停,那CPU就只能阻塞直到该I/O完成,对于CPU操作密集型的程序,I/O操作相对较少,因此浪费的时间也很少。但是对于I/O操作较多的场景来说,CPU的资源是属于严重浪费的。

多道程序设计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把内存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放不同的程序。当一个程序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时。那么CPU可以切换执行内存中的另外一个程序。如果内存中可以同时存放足够多的程序,那CPU的利用率可以接近100%。 在这个时候,引入了第一个概念- 进程, 进程的本质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程序运行时系统会创建一个进程,并且给每个进程分配独立的内存地址空间保证每个进程地址不会相互干扰。同时,在CPU对进程做时间片的切换时,保证进程切换过程中仍然要从进程切换之前运行的位置出开始执行。所以进程通常还会包括程序计数器、堆栈指针。

 

有了进程以后,可以让操作系统从宏观层面实现多应用并发。而并发的实现是通过CPU时间片不端切换执行的。对于单核CPU来说,在任意一个时刻只会有一个进程在被CPU调度

 

有了进程以后,为什么还会出现线程呢?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dj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