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实体头(entity-header): (此类头存在时要求有数据体)
Content-Encoding:客户端所能识别的编码压缩格式,如:“Conten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tent-Length:客户端以POST方法上传数据时数据体部分的内容长度,如:“ Content-Length: 24”;
Content- Type: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体的内容类型,如:“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为以普通的POST方法发送的数据;“Content-Type: 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5169208281820”,则表明数据体由多部分组成,分隔符为 “-----------------------------5169208281820”;
响应格式
a) 通用头(general-header):
Cache- Control:服务端要求中间代理及客户端如何缓存自己响应的数据,如“Cache-Control: no-cache”,如:“Cache-Control: private” 不希望被缓存,“Cache-Control: public” 可以被缓存;
Connection:服务端是否希望与客户端之间保持长连接,;
Date:只有当请求方法为POST或get方法时客户端才可能会有些字段;
Pragma:包含了服务端一些特殊响应信息,如 “Pragma: no-cache” 服务端希望代理或客户端不应缓存结果数据;
Transfer-Encoding:服务端向客户端传输数据所采用的传输模式(仅在HTTP1.1中出现),如:“Transfer-Encoding: chunked”,注:该字段的优先级要高于“Content-Length” 字段的优先级;
Via:一般用在代理网关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的请求头中,表明该来自客户端的请求经过了网关代理,
格式为:"Via: 请求协议版本 网关标识 [其它信息] ",
如 :" Via: 1.1 webcache_250_199.hexun.com:80 (squid)"
b)响应头(response-header):
Accept-Ranges:表明服务端接收的数据单位,如:“Accept-Ranges: bytes”, ;
Location: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此信息以使客户端进行重定向,如:“Location: ”;
Server:服务端返回的用于标识自己的一些信息,如:“ Server: Microsoft-IIS/6.0”;
ETag:服务端返回的响应数据的标识字段,客户端可根据此字段的值向服务器发送某URL是否更新的信息;
c)实体头(entity-header): (此类头存在时要求有数据体)
Content-Encoding:服务端所响应数据的编码格式。
Content-Length:服务端所返回数据的数据体部分的内容长度。
Content-Type:服务端所返回的数据体的内容类型。
Set-Cookie:服务端返回给客户端的cookie数据。
1xx:表明服务端接收了客户端请求,客户端继续发送请求;
2xx:客户端发送的请求被服务端成功接收并成功进行了处理;
3xx:服务端给客户端返回用于重定向的信息;
4xx:客户端的请求有非法内容;
5xx:服务端未能正常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而出现意外错误。
比如:
“100” ; 服务端希望客户端继续;
“200” ; 服务端成功接收并处理了客户端的请求;
“301” ; 客户端所请求的URL已经移走,需要客户端重定向到其它的URL;
“304” ; 客户端所请求的URL未发生变化;
“400” ; 客户端请求错误;
“403” ; 客户端请求被服务端所禁止;
“404” ; 客户端所请求的URL在服务端不存在;
“500” ; 服务端在处理客户端请求时出现异常;
“501” ; 服务端未实现客户端请求的方法或内容;
“502” ; 此为中间代理返回给客户端的出错信息,表明服务端返回给代理时出错;
“503” ; 服务端由于负载过高或其它错误而无法正常响应客户端请求;
“504” ; 此为中间代理返回给客户端的出错信息,表明代理连接服务端出现超时。
HTTP 请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