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具影响力科技创投媒体36Kr的容器化之路 (4)

因为我们的业务场景并不复杂,所以我们的容器化之路,其实走的也相对来讲蛮顺畅的,我们的运维人员很少,只有 2 位,所以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维护太多的自建系统,我们使用了很多的阿里云产品,包括 Rancher,他很方便的部署方式,友好的 UI,包括集成好的监控等等,在容器化之路上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我们使用构建两层镜像的方式,降低了开发人员的学习复杂度。使用了小体积镜像 alpine + 预编译 glibc 减小了镜像体积。提高了部署的时间,在架构上,我们采用了阿里云双区机房的灾备的架构,以及完备的备份方案。使用 Daemonset 部署的日志收集组件,收集到阿里云日志服务,支撑我们 6亿/日的日志系统。Rancher 还提供给了我们深度集成的监控系统、多租户隔离等。还有我们自己踩坑 踩出来的资源配额设置。

其实容器化并不复杂,如果没有 K8s,我们需要自己构建健康监测系统、发版系统、维护不同的主机环境,不能细粒度的进行资源划分,不能更有效的利用计算资源,运维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在我看来其实就是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虚拟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性能、高可用、高并发 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围绕着成本和效率这两个词,而 K8s 其实已经帮我们都做好了,而像 Rancher 这种编排平台又帮我们降低了 K8s 的学习复杂度,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加入 K8s,好了,到这里这次的分享就结束了。感谢~

社区QA

Q1:K8S在生产环境的高可用存储方案有推荐吗?

A1:存储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主要使用阿里云,所以用的是阿里云的块存储,比较常见的方案还有 Ceph、GlusterFS、Portworx、OpenEBS 等,他们各有优劣,需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选择

Q2:灰度发布,Kubernetes网络流量可以通过服务网格分流实现网络层面的分发,但是涉及到应用大版本的更新时候,涉及到数据库结构的变更的时候,如何实现灰度发布?

A2:没有遇到过这个场景,不过提供一个思路,可以准备两套数据库,网络分流也可以分流到不通数据库,具体需要你自己验证一下是否可行

要分清楚这是两层,一层是逻辑层,一层是数据层,不能混为一谈

Q3:Pipeline是用什么做的?Pipeline下,如何处理同一个分支,需要并行测试多个版本的场景?我用Rancher的Pipeline,局限性比较大,就是同一个分支无法并行多套进行测试。命名空间在使用,但是同一个分支下,命名空间是写在.rancher.yml下的,所以无法区分,Rancher的Pipeline不能在外面注入变量进行区分。

A3:Rancher 的 Pipline 目前还是有一些不够灵活,我们使用的是自建 Jenkins 做 Pipeline 的,并行测试,可以用命名空间等隔离策略进行隔离,或者准备多套测试环境

Q4: 你们运维的Dockerfile和开发的Dockerfile是怎么合并的?

A4:开发的 Dockerfile 是 From 运维的 Dockerfile

Q5:你们k8s的漏洞扫描用的什么工具?一般什么级别的镜像漏洞需要进行修复?

A5:暂时没有使用漏扫工具,我们主要根据 Rancher 企业服务通知的修复建议进行修复

Q6: 就是比如说从外网,通过service ip能够登陆并且管理容器。想实现这一步必须通过将service ip暴露出来,然后这个service ip怎么暴露出来?麻烦解答一下。

A6:如果需求是管理容器,其实可以使用 Rancher 的用户权限控制,让某一用户拥有某一容器的权限,暴露 service ip 到公网,让用户管理容器是无法实现的

Q6 : 好的,谢谢,我还有一点不明白,这个service ip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暴露出来呢?你意思是说让不同的用户通过rancher平台去管理不同的容器吗?麻烦再给解答一下,谢谢。

A6:可以使用 NodePort 暴露,通过 Node ip 和 端口进行访问,或者使用 公有云的负载均衡产品

Q6 :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把service ip暴露出来,不只单单想通过集群内部访问。

A6:service ip 本来就是 K8s 内部的,暴露不了,只能转发

Q7: 为何没有放在3个可用区,如果可用区H挂掉,是否会导致集群不可访问?

A7:3个可用区当然也是可以的,Rancher HA 架构,只要有一个 Server 可用就没有关系

Q8:请教下你们多套开发测试环境的pipeline是怎么样的流程呢 (差异化)?有使用helm template吗,方便讲解下更多细节么?

A8:目前是通过 Jenkins 部署参数,部署的时候可以选择 命名空间、环境标识、分支等,通过 sed 修改 template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gs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