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咖啡店, 供应咖啡和茶, 它们的工序如下:
咖啡:
茶:
可以看到咖啡和茶的制作工序是差不多的, 都是有4步, 其中有两步它们两个是一样的, 另外两步虽然具体内容不一样, 但是都做做的同一类工作.
现在问题也有了, 当前的设计两个类里面有很多重复的代码, 那么应该怎样设计以减少冗余呢?
初次尝试把共有的方法放到父类里面, 把不同的方法放到子类里面.
父类里面有一个抽象的prepareRecipe()方法[翻译为准备烹饪方法/制作方法], 然后在不同的子类里面有不同的实现. 也就是说每个子类都有自己制作饮料的方法.
再仔细想想应该怎样设计可以发现两个饮料的制作方法遵循了同样的算法:
把水烧开
用开水冲咖啡或茶
把冲开的饮料放到杯里
添加适当的调料
现在我们来抽像prepareRecipe()方法:
1.先看看两个饮料的差异:
两种饮料都有四道工序, 两个是完全一样的, 另外两个在具体的实现上是略有不同的, 但是还是同样性质的工序.
这两道不同的工序的本质就是冲饮料和添加调料, 所以prepareRecipe()可以这样写:
2. 把上面的方法放到超类里:
这个父类是抽象的, prepareRecipe()将会用来制作咖啡或者茶, 而且我不想让子类去重写这个方法, 因为制作工序(算法)是一定的.
只不过里面的第2部和第4部是需要子类自己来实现的. 所以brew()和addCondiments()是两个抽象的方法, 而另外两个方法则直接在父类里面实现了.
3. 最后茶和咖啡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意识到两种饮料的工序大体是一致的, 尽管某些工序需要不同的实现方法. 所以我们把这些饮料的制作方法归纳到了一个基类CaffeineBeverage里面.
CaffeineBeverage控制着整个工序, 第1, 3部由它自己完成, 第2, 4步则是由具体的饮料子类来完成.
初识模板方法模式上面的需求种, prepareRecipe() 就是模板方法. 因为, 它首先是一个方法, 然后它还充当了算法模板的角色, 这个需求里, 算法就是制作饮料的整个工序.
所以说: 模板方法定义了一个算法的步骤, 并允许子类提供其中若干个步骤的具体实现.
捋一遍整个流程1. 我需要做一个茶:
2. 然后调用茶的模板方法:
3. 在模板方法里面执行下列工序:
boildWater();
brew();
pourInCup();
addCondiments();
模板方法有什么好处?不使用模板方法时:
咖啡和茶各自控制自己的算法.
饮料间的代码重复.
改变算法需要修改多个地方
添加新饮料需要做很多工作.
算法分布在了不同的类里面
使用模板方法后:
CaffeineBeverage这个父类控制并保护算法
父类最大化的代码的复用
算法只在一个地方, 改变算法也只需改变这个地方
新的饮料只需实现部分工序即可
父类掌握着算法, 但是依靠子类去做具体的实现.
模板方法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