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hybrid】如何实现一个Hybrid框架

【quickhybrid】如何实现一个跨平台Hybrid框架

【quick hybrid】架构一个Hybrid框架

【quick hybrid】H5和Native交互原理

【quick hybrid】JSBridge的实现

【quick hybrid】H5和原生的职责划分

【quick hybrid】API的分类:短期API、长期API

【quick hybrid】API规划

【quick hybrid】API多平台支撑的实现

【quick hybrid】组件(自定义)API的实现

【quick hybrid】JS端的项目实现

【quick hybrid】Android端的项目实现

【quick hybrid】iOS端的项目实现

一些感慨

踏入前端领域满打满算也两年多了。到现在,主要方向已经是由Android原生转到了偏前端领域。

期间,不提自己的技术进步、视野拓宽,最大的产出之一应该就是从0开始构建了一个Hybrid框架了。

正值最近开始进行技术梳理,因此就准备写一系列文章沉淀起来。

本系列包含的内容清单

Hybrid框架的原理以及架构系列

JavaScript部分的原理以及源码系列(包括部分API的多容器的兼容)

Android部分的原理以及源码系列(仅覆盖核心实现以及API部分,不包含实际业务代码)

iOS部分的部分原理(一些坑会特别提出,理论上根据原理应该可以还原出)

由于本人没写过iOS应用,因此目前没有直接提供源码,后续有时间可以考虑进一步提供

什么样的Hybrid框架?

核心宗旨:H5页面基于该框架可以替代80%以上的原生业务页面。

更详细一点:

适用于需要开发大量项目级APP的场景

不是用于完全替代原生开发,而是替代里面的80%原生业务页面(模式是: 原生部分 + H5部分)

框架人员至少需要一名Android原生,一名iOS原生,一名前端架构(如果全栈,可以考虑合一)

部分API(如UI显示类)考虑到了H5的兼容

并没有做到产品级别的优化(需求优先级别较低)

之所以不基于第三方框架而是自己重新实现,是由具体的环境与需求决定的。譬如要求自己必须完全掌握源码,某些功能必须通过特定安全检测等。

另外,本系列不与任何市面上的其他框架进行比较,仅是自己的经验总结。

此框架是否有实践经验?

此框架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来的,而是在接近两年的项目实战中慢慢演化出的,内部已经迭代过多个版本

另外,它已经在一个项目型公司全面推广使用了。(N+级别)

这里要说明下:

实际项目中,Hybrid框架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会包括一些原生通用组件,业务模块等

但是本系列仅止步于Hybrid框架(处于诸多因素考虑,包括核心实现以及API实现)

如何应用与自己的项目中?

最后的源码部分仅提供核心实现以及API部分,对于一些简单项目来说,其实也就够用了,
但是如果功能较复杂的,肯定需要进一步封装自己的原生功能。

实际上推荐使用以下人员配置:

一名资深Android原生(负责Android容器)

一名资深iOS原生(负责iOS容器)

一名资深前端(前端部分不要小觑,要配合排查问题的)

总架构(推荐是以上三人中的一人担任,譬如本系列是由前端来统一架构的-但前提是必须懂点原生原理,否则抓瞎)

因为每一个人精力有限,所以除非特别厉害和全能,否则不建议一人担任两职
(譬如像我转入前端后,以前的Android就遗忘的很快,但是如果重点兼顾Android,前端水准肯定无法快速提升)

在N+项目时的模式大致如下:

三名框架人员负责核心框架容器部分(框架还需要提供一些通用模块与组件)

各个业务线的APP中可以专门分配不同的原生人员负责打包APP(1对N,协助排查各自可能的业务问题)

每一个APP中可以有若干H5业务开发人员(由不同的复杂度而定,主要业务都是线上的H5形式)

三名对于的框架人员负责处理过滤后的真正框架BUG(由业务负责人过滤)

注意,以上是最小配置。(譬如可以分配更多的框架人员,优化提升等)

最后,以上是实际的经验总结,仅做参考。

框架更新与迭代

实际上不同框架的更新迭代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本系列中就是基于需求迭代

也就是说遇到问题才修复,优化,累积一段时间后开始考虑下一代的优化提升(迫于投入的窘迫性)

一般来说,整体的交互架构以及API是由对于的负责人规划的,然后安排给对于的容器实现

版本号的化仍然是以下经典形式:

大版本.小版本.修正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sy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