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蓝桥杯的那两年 (2)

而第二天比赛时候,也算是被国赛血虐了一把。我参与的那场国赛的难度和竞争力比省赛高了一大截。如果能拿个国一,我觉得还是很厉害的。当初还打算北京转转但由于时间紧,服从安排就老实呆着,不过踏过北京的土地也很满足了又多去过一个大城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谈谈蓝桥杯

有些人可能很少参加比赛,所以对蓝桥杯不太了解。

我打蓝桥杯的时候,还有一些打ACM的同学没有参与蓝桥杯,但现在就不同了。这些年随着蓝桥杯大赛的水准和规模慢慢提高,有很多双一流学校的学生参加,也吸引了很多ACMer参与,看到前面拿奖的基本都是好学校,专业顶尖选手越来越多。大赛选手与ACM参赛选手重叠度逐年增加,多届蓝桥杯国赛一等奖、二等奖选手同时是ACM的金牌获得者,可以说蓝桥杯大赛俨然是一块大佬试金石。

讲了这么多,我应该帮你捋一捋介绍一下,搞清自身定位,当然可能有些偏颇仅供参考哈!

蓝桥杯 VS ACM: 属性 蓝桥杯 ACM
队伍形式   个人赛   三人团体  
赛制   OI   ACM  
分组   研究生组、A组、B组、C组   各学校统一竞争  
时长   4小时   5小时  
题目类型   填空+编程题   编程题  
官网   dasai.lanqiao.cn    

蓝桥杯: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全国性IT学科赛事。全国1200余所高校参赛,累计参赛人数超过40万人。2020年,蓝桥杯大赛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竞赛项目。

大赛共包括三个竞赛组别,个人赛-软件类,个人赛-电子类,以及视觉艺术大赛。其中个人赛-软件类的比赛科目包括C/C++程序设计、Java软件开发、Python程序设计。今年第十二届蓝桥杯报名时间是2020年12月-2021年3月,4月省赛,5月国赛。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40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赛事目前由方正集团赞助。ACM一般区域赛在秋季,各个区域赛时间不同,每个队只能参加同一年两场区域赛。

蓝桥杯是个人赛,个人赛软件类分为:C/C++大学研究生组,C/C++大学A组,C/C++大学B组,C/C++大学C组,Java大学研究生组,Java大学A组,Java大学B组,Java大学C组,Python大学组共9个组别。研究生只能报研究生组。一本院校(985、211)本科生只能报大学A组以上组别。其它本科院校本科生可报大学B组及以上组别。其它高职、高专院校可自行选择报任意组别。每位选手只能申请参加其中一个组别的竞赛。各个组别单独评奖。蓝桥杯的分组竞赛方式,让平时被“学霸”打压的普通学生,也能有获得感,有进步感,给更多学生指引了努力的方向。

在比赛的时候蓝桥杯是OI赛制,也就是提交答案之后赛后评判,根据通过的样例数量给分。这样的赛制,放宽了对于编程速度的要求,对于大部分选手来说更友好一点,可以更从容地解决问题,但也可能有些错误被疏忽不知道已经错了。

而ACM是团体赛,需要三个人协力解答问题,想要拿到好的成绩队友当然也相当关键,各个学校强弱校都统一竞争,头部榜基本被名校和ACM强校霸榜。竞赛是ACM制,也就是当场评测,只能知道通过(通过会升起一个气球看周围气球数就知道其他队A了多少题),或者错误(WA、RE、TLE等),出错需要及时修改答案。只有完全通过才会给分,对算法要求是比较高的。

蓝桥杯适合各个层次的人,特别是给了很多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选手接触更多算法编程的机会,有一定的普及性,为广大双非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现在很多程序比赛,都属于拔高性质。很多初级阶段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无法参加这类拔高性质的比赛,但是从数量上看,他们才是未来程序界的主力军,他们应该接触更多的算法知识,提升自身水平。蓝桥杯的试题以算法和数据结构为主,和各种国际国内知名的程序设计比赛相比,其专业水平绝对不输。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yf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