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变量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但lock操作可以被同一个线程执行多次,多次执行lock后,只有执行相同次数的unlock操作,变量才能被解锁。
(6)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操作,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load或assign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7)如果一个变量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则不允许对其执行unlock操作,也不允许unlock一个其它线程锁定的变量;
(8)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即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
注意,这里的lock和unlock是实现synchronized的基础,Java并没有把lock和unlock操作直接开放给用户使用,但是却提供了两个更高层次的指令来隐式地使用这两个操作,即moniterenter和moniterexit。
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Java内存模型就是为了解决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变量的一致性问题,那么一致性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致性主要包含三大特性: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Java内存模型是怎么实现这三大特性的。
(1)原子性
原子性是指一段操作一旦开始就会一直运行到底,中间不会被其它线程打断,这段操作可以是一个操作,也可以是多个操作。
由Java内存模型来直接保证的原子性操作包括read、load、user、assign、store、write这两个操作,我们可以大致认为基本类型变量的读写是具备原子性的。
如果应用需要一个更大范围的原子性,Java内存模型还提供了lock和unlock这两个操作来满足这种需求,尽管不能直接使用这两个操作,但我们可以使用它们更具体的实现synchronized来实现。
因此,synchronized块之间的操作也是原子性的。
(2)可见性
可见性是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它线程能立即感知到这种变化。
Java内存模型是通过在变更修改后同步回主内存,在变量读取前从主内存刷新变量值来实现的,它是依赖主内存的,无论是普通变量还是volatile变量都是如此。
普通变量与volatile变量的主要区别是是否会在修改之后立即同步回主内存,以及是否在每次读取前立即从主内存刷新。因此我们可以说volatile变量保证了多线程环境下变量的可见性,但普通变量不能保证这一点。
除了volatile之外,还有两个关键字也可以保证可见性,它们是synchronized和final。
synchronized的可见性是由“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即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这条规则获取的。
final的可见性是指被final修饰的字段在构造器中一旦被初始化完成,那么其它线程中就能看见这个final字段了。
(3)有序性
Java程序中天然的有序性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如果在本线程中观察,所有的操作都是有序的;如果在另一个线程中观察,所有的操作都是无序的。
前半句是指线程内表现为串行的语义,后半句是指“指令重排序”现象和“工作内存和主内存同步延迟”现象。
Java中提供了volatile和synchronized两个关键字来保证有序性。
volatile天然就具有有序性,因为其禁止重排序。
synchronized的有序性是由“一个变量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这条规则获取的。
先行发生原则(Happens-Before)如果Java内存模型的有序性都只依靠volatile和synchronized来完成,那么有一些操作就会变得很啰嗦,但是我们在编写Java并发代码时并没有感受到,这是因为Java语言天然定义了一个“先行发生”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依靠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在并发环境下两个操作是否可能存在竞争冲突问题。
先行发生,是指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那么操作A产生的影响能够被操作B感知到,这种影响包括修改了共享内存中变量的值、发送了消息、调用了方法等。
下面我们看看Java内存模型定义的先行发生原则有哪些:
(1)程序次序原则
在一个线程内,按照程序书写的顺序执行,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准确地讲是控制流顺序而不是代码顺序,因为要考虑分支、循环等情况。
(2)监视器锁定原则
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
(3)volatile原则
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该变量的读操作。
(4)线程启动原则
对线程的start()操作先行发生于线程内的任何操作。
(5)线程终止原则
线程中的所有操作先行发生于检测到线程终止,可以通过Thread.join()、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检测线程是否已经终止。
(6)线程中断原则
对线程的interrupt()的调用先行发生于线程的代码中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Thread.interrupted()方法检测是否发生中断。
(7)对象终结原则
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构造方法执行结束)先行发生于它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8)传递性原则
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操作B先行发生于操作C,那么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这里说的“先行发生”与“时间上的先发生”没有必然的关系。
比如,下面的代码:
int a = 0; // 操作A:线程1对进行赋值操作 a = 1; // 操作B:线程2获取a的值 int b = a;如果线程1在时间顺序上先对a进行赋值,然后线程2再获取a的值,这能说明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吗?
显然不能,因为线程2可能读取的还是其工作内存中的值,或者说线程1并没有把a的值刷新回主内存呢,这时候线程2读取到的值可能还是0。
所以,“时间上的先发生”不一定“先行发生”。
再看一个例子:
// 同一个线程中 int i = 1; int j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