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层次是业务服务层,或者组合服务层,大部分的业务逻辑都是在这个层面实现,业务逻辑比较面向用户,因而会经常改变,所以需要组合基础服务的接口进行实现。在这一层,会经常进行服务的拆分,实现开发独立,上线独立,扩容独立,容灾降级独立。微服务的拆分不应该是一个运动,而应该是一个遇到耦合痛点的时候,不断解决,不断演进的一个过程。微服务拆分之后,有时候需要通过分布式事务,保证多个操作的原子性,也是在组合服务层来实现的。
第六个层次是用户接口层,也即对终端客户呈现出来的界面和APP,但是却不仅仅是界面这么简单。这一层有时候称为接入层。在这一层,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应该分离,静态资源应该在接入层做缓存,使用CDN进行缓存。也应该UI和API分离,界面应该通过组合API进行数据拼装。API会通过统一的API网关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治理,一方面后端组合服务层的拆分对APP是透明的,一方面当并发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在这一层实现限流和降级。
为了支撑这六个层次,在上图的左侧是一些公共能力。
· 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是保证微服务拆分过程中的快速迭代,以及变更后保证功能不变的,不引入新的Bug。
· 服务发现和服务治理是微服务之间互相的调用,以及调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下的熔断,限流,降级策略。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通过收集各个层面的数据,例如用户访问数据,用户下单数据,客服询问数据等,结合统一的中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智能推荐。
· 监控与APM是基础设施的监控和应用的监控,发现资源层面的问题以及应用调用的问题。
作为一个云架构师还是很复杂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慢慢来。
二、了解云计算的历史演进与基本原理
在一头扎进云计算的汪洋大海之前,我们应该先有一个全貌的了解,有人说了解一个知识的起点,就是了解他的历史,也就是知道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到今天的,这样如此庞大的一个体系,其实是逐步加进来的,这样的知识体系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知识网,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只要沿着演进的线索,一步一步摸清楚他的脾气就可以了。
如何把云计算讲的通俗易懂,我本人思考了半天,最终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
在这里,我把核心的要点在这里写一下:
第一:云计算的本质是实现从资源到架构的全面弹性。所谓的弹性就是时间灵活性和空间灵活性,也即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资源层面的弹性也即实现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弹性。这个过程经历了从物理机,到虚拟化,到云计算的一个演进过程。
架构层面的弹性也即实现通用应用和自有应用的弹性扩展。对于通用的应用,多集成为PaaS平台。对于自己的应用,通过基于脚本的Puppet, Chef, Ansible到基于容器镜像的容器平台CaaS。
第二:大数据包含数据的收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检索和挖掘等几个过程。
当数据量很小时,很少的几台机器就能解决。慢慢的,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最牛的服务器都解决不了问题时,怎么办呢?这时就要聚合多台机器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这个事搞定,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三:人工智能经历了基于专家系统的计划经济,基于统计的宏观调控,基于神经网络的微观经济学三个阶段。
三、开源软件是进阶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