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聊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今天和大家聊的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小伙伴们可能有疑问,这个东西还用写文章吗,太基础了吧,网上文章多的是,随便一搜索就能找到。

确实是这样,网上资料确实很多,但是如果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你能很好的回答上这个问题吗?

本文就是用大白话来聊一聊这个话题,让你对它们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照搬网上资料的简介

既然大家说网上资料很多,那王子也从网上给大家找到一张表格,如下: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对应网络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表示层(Presentation)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会话层(Session)   SMTP, DNS  
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Network)   网络层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数据链路层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物理层(Physical)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七层模型和四层模型也就这么多东西,没什么可讲的呢?

才怪!

你知道每个层具体都是做什么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层呢?接下来我们就用大白话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自底向上详解模型

 

1.物理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物理层,物理层是做什么的?网上资料如下: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的标准,比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 0 转换为电流的强弱类进行传输,到大目的地后在转换为 1 0 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看完网上的资料是不是一脸懵逼,没关系,我们用白话解释一下。

物理层说白了就是怎么让电脑之间联网。比如插根网线、连接wifi、光缆等等方式。我们就理解成物理层负责怎么把电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就完事了。它传输的是计算机最底层的0 1信号,学过计算机或者电子的应该都清楚0 1信号。

 

2.数据链路层

我们还是看一下网上的资料:

主要将物理层接受的数据进行MAC地址(网卡地址)的封装与解除封装。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叫做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解析:

我们知道物理层把各个电脑连接起来了,互相之间发送0 1电路信号,那是不是得知道这些0 1信号代表啥意思?数据链路层就是翻译这个的。

以前,每个公司会定义自己的电路信号分组方式,后来出现了以太网。一组电信号就是一个数据包,也就是帧(frame),它分为两部分,标头(head)和数据(data),标头里一般会放一些说明的东西,比如发送者、接收者和数据类型等等。

那么数据包中是如何确定发送者位置的呢?

以太网规定每个网卡必须包含一个mac地址,mac地址就是这个网卡的身份证。接入网络的所有设备都得有网卡,数据包中就是通过mac地址进行网卡定位的。每块网卡出厂时就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48位的二进制,但是一般用12个16进制数字表示,前6个16进制是厂商编号,后6个16进制是网卡流水号。

那么以太网的数据包是怎么从一个mac地址发送到另一个mac地址的呢?这个其实不是点对点的,而是会广播给局域网内的所有网卡,然后每个网卡会从数据包中获取接收者的mac地址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就说明是给自己的数据包。

当然这种广播的方式只针对于局域网。

 

3.网络层

网上资料:

主要从下层接受到的数据进行IP地址(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路由器。把这一次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解析:

网络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部分,上边我们介绍了局域网内发送数据包是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的,那么怎么来确定哪些电脑在一个子网内呢?这就要靠网络层了,于是引入了IP地址,它就可以区分出哪些电脑在一个子网。

网络层有IP协议,定义的地址就叫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目前我们一般使用的都是IPv4,由32个二进制数字组成,但是一般用4个十进制表示,范围从0.0.0.0到255.255.255.255。

每台计算机都会被分配到一个IP地址,前24位(也就是十进制的前三个)代表网络,后8为(十进制的最后一个)代表主机。

如果几台电脑在一个子网,那么前三个十进制数一定是一样的。

而实际上不单单是通过ip地址进行判断的,还需要ip地址配合子网掩码一起判断。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sxy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