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中断学习之小试牛刀篇(3)


第四个参数devname:是请求中断的设备的名称。当你加载模块成功后可以在/proc/interrupts中查看到具体设备的名称,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个设备对应的中断号以及请求次数。

第五个参数dev_id:为一个指针型变量。注意该参数为void型,也就是说通过强制转换可以转换为任意类型。dev_id主要用于共享中断线,对每个注册的中断处理程序来说,( Dev_id must be globally unique. Normally the address of the  device data structure is used as the cookie.)dev_id参数必须唯一(指向任一设备结构的指针就可以满足此要求,选择设备结构因为它是唯一的,而且中断处理程序可能会用到它)如果无需共享中断线,则将该参数赋值为NULL。

B:函数返回值

requset_irq()函数成功执行后返回0。如果返回非0值,就表示错误发生。此时,指定的中断处理程序不会被注册。


这里面有几个疑问:

为什么要注册中断函数

共享中断线的概念,参数dev_id的作用是什么

看一个图进行说明:

Linux 中断学习之小试牛刀篇

1>由图可知:有16个中断线。要使用中断线,就要进行中断线的 申请 ,也常把申请一条中断线称为申请一个中断号,这就   与request_irq()函数中的第一个形参 irq 有关系 。

2>Linux有256个中断向量,而外部中中断向量只有16个(32~47)。由于硬件上的限制,很多外部设备不得不共享中断线。

(例如:一些PC机所用的网卡和图形卡可以把它们分配到一条中断线上)

让每个中断源独自占用一条中断线是不实现的。

3>共享中断线的话虽然解决了中断资源的问题,但是,此时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此时仅仅用中断描述符并不能提供中断产生的所有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核必须对中断线给出近一步的描述,所以在Linux设计中,为每个中断请求IRQ设置了一个专用队列(中断请求队列) 。
4>中断服例程序和中断处理程序的区别:
a.中断服务例程(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Linux中,15条中断线对应15个中断处理程序,依次命名是IRQ0x00_interrupt(),IRQ0x01_interrupt()..... IRQ0X1f_interrupt().

中断处理程序相当于某个中断向量的总处理程序。
eg:IRQ0X05_interupt()是5号中断(向量为37)的总处理程序。

b.中断服务例程是针对一个具体设备的中断。
5>.注册中断服务例程:
在IDT表完成初始化时,每个中断服务队列还为空。此时即使打开中断且某个外设的中断真的发生了,也得不到实际的服务。因为CPU虽然通过中断门进入了某个中断向量的总处理程序。但是,具体的中断服务例程还没有挂入中断请求队列。所以,在设备驱动程序的初始化阶段,必须通过request_irq()函数将响应的中断服务例程挂入中断请求队列,也就是进行注册。


6>分析一下中断服务程序,即request_irq()函数中第二个参数所对应的函数

static irqreturn_t myirq_handler(int irq,void *dev_id)
{
 
         printk("ISR is Working\n");
         return IRQ_HANDLED;

}

中断服务例程的形参: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wsz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