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 4.0学习教程之架构详解

前段时间谷歌发布了广受欢迎的Angular JavaScript框架的4.0版本,该版本致力于缩小生成代码的体积,以及保持框架的简化发布计划。

很久没写这种比较偏概念类的东西了,不过我觉得没有形成一个知识架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在这里把我的所理解的知识分享给大家,部分内容引用自官方文档。下面进入主题

Angular架构概览

先来看一下官方放出的架构图。

Angular 4.0学习教程之架构详解


架构概览

这个架构图展现了 Angular 应用中的 8 个主要构造块:

模块 (module)

组件 (component)

模板 (template)

元数据 (metadata)

数据绑定 (data binding)

指令 (directive)

服务 (service)

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接下来我按顺序并结合图来讲解一下。

1.模块 (module)

Angular 或者 ionic 新建的项目,都会存在一个根模块,默认名是 AppModule。如果你使用了模块化来创建应用,包括 AppModule,每个都会存在一个 @NgModule 装饰器的类(虽然他很像 java 中的注解,但是他的官方命名叫装饰器)。我们新建的页面,如果不使用懒加载,都要在 @NgModule 中先声明后使用。

下面举个例子,简单介绍一下 @NgModule 中的内容

//app.module.ts import { NgModule } from '@angular/core'; import { BrowserModule } from '@angular/platform-browser'; @NgModule({ imports: [ BrowserModule ], providers: [ Logger ], declarations: [ AppComponent ], exports: [ AppComponent ], bootstrap: [ AppComponent ]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

imports 本模块声明的组件模板需要的类所在的其它模块。

providers 服务的创建者,并加入到全局服务列表中,可用于应用任何部分。

declarations 声明本模块中拥有的视图类。Angular 有三种视图类:组件、指令和管道。

exports declarations 的子集,可用于其它模块的组件模板。

bootstrap 指定应用的主视图(称为根组件),它是所有其它视图的宿主。只有根模块才能设置 bootstrap 属性。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左上角,模块是用来接收一个用来描述模块属性元数据对象的。

2.组件 (component)、模板 (template)、元数据 (metadata)

这次我们把这三点一起来讲,先看一下这段代码

//hero-list.component.ts @Component({ selector: 'hero-list', templateUrl: './hero-list.component.html', providers: [ HeroService ] }) export class HeroListComponent implements OnInit { /* . . . */ }

Component

组件是一个装饰器,他能接受一个配置对象, Angular 会基于这些信息创建和展示组件及其视图。

selector:CSS 选择器,它告诉 Angular 在父级 HTML 中查找 <hero-list> 标签,创建并插入该组件。

templateUrl:组件 HTML 模板的模块相对地址,如果使用 template 来写的话是用“`”这个符号来直接编写 HTML 代码。

providers:组件所需服务的依赖注入。

template

模板就是那段 HTML 代码,可以用 templateUrl 引入外面的,也可以用 template`` 直接写。

metadata

元数据装饰器用类似的方式来指导 Angular 的行为。 例如 @Input、@Output、@Injectable 等是一些最常用的装饰器,用法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中间那一块,模板、元数据和组件共同描绘出这个视图。

3.数据绑定 (data binding)

这里一共展示四种数据绑定,看一下示例代码:

//插值表达式 显示组件的hero.name属性的值 <li>{{hero.name}}</li> //属性绑定 把父组件selectedHero的值传到子组件的hero属性中 <hero-detail [hero]="selectedHero"></hero-detail> //事件绑定 用户点击英雄的名字时调用组件的selectHero方法 <li (click)="selectHero(hero)"></li> //双向绑定 数据属性值通过属性绑定从组件流到输入框。用户的修改通过事件绑定流回组件,把属性值设置为最新的值 <input [(ngModel)]="hero.name">

可能大家对各种括号看的眼花了,总结一下:

双花括号是单向绑定,传递的是值。方向是 组件 -> 模板。

方括号是单向绑定,传递的是属性。方向是 父组件 -> 子组件。

圆括号是事件绑定,处理点击等活动(action)。

方括号套圆括号是双向绑定,方向是 组件 <-> 模板。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中间那一块,数据绑定给模板和组件提供数据交互的方式。

4.指令 (directive)

严格来说组件就是一个指令,但是组件非常独特,并在 Angular 中位于中心地位,所以在架构概览中,我们把组件从指令中独立了出来。

我们这里提到的指令有两种类型:

结构型 structural 指令和属性 attribute 型指令。

放一下原文证明一下组件确实算是一个指令:

While a component is technically a directive, components are so distinctive and central to Angular applications that this architectural overview separates components from directives.

Two other kinds of directives exist: structural and attribute directives.

结构型指令是 ngFor、ngIf 这种的,通过在 DOM 中添加、移除和替换元素来修改布局。

属性型指令是 ngModel 这种的,用来修改一个现有元素的外观或行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ygz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