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保护模式GDT(全局描述符表)(2)

LDT只是一个可选的数据结构,你完全可以不用它。使用它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方便性,但同时也带来复杂性,如果你想让你的OS内核保持简洁性,以及可移植性,则最好不要使用它。

引用GDT和LDT中的段描述符所描述的段,是通过一个16-bit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的,这个数据结构叫做Segment Selector——段选择子。它的高13位作为被引用的段描述符在GDT/LDT中的下标索引,bit 2用来指定被引用段描述符被放在GDT中还是到LDT中,bit 0和bit 1是RPL——请求特权等级,被用来做保护目的,我们这里不详细讨论它。

前面所讨论的装入段寄存器中作为GDT/LDT索引的就是Segment Selector,当需要引用一个内存地址时,使用的仍然是Segment:Offset模式,具体操作是:在相应的段寄存器装入Segment Selector,按照这个Segment Selector可以到GDT或LDT中找到相应的Segment Descriptor,这个Segment Descriptor中记录了此段的Base Address,然后加上Offset,就得到了最后的内存地址。

以上摘自互动百科

GDT的结构图如下:

32位保护模式GDT(全局描述符表)

GG=0时,段限长的20位为实际段限长,最大限长为2^20=1MB

    G=1时,则实际段限长为20位段限长乘以2^12=4KB,最大限长达到4GB


D/B:当描述符指向的是可执行代码段时,这一位叫做D位,D=1使用32位地址和32/8位操作数,D=0使用16位地址和16/8位操作数。如果指向的是向下扩展的数据段,这一位叫做B位,B=1时段的上界为4GBB=0时段的上界为64KB。如果指向的是堆栈段,这一位叫做B位,B=1使用32位操作数,堆栈指针用ESPB=0时使用16位操作数,堆栈指针用SP

DPL:特权级,0为最高特权级,3为最低,表示访问该段时CPU所需处于的最低特权级

type : 类型

         type<8时

32位保护模式GDT(全局描述符表)

type>=8时

32位保护模式GDT(全局描述符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127.0.0.1/wyydpg.html